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我国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创新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鹏 日期:2015-01-05 16:53:26
具的多元化增加了公共领域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治理工具的创新和使用更多地取决于治理目标和治理工具使用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对于后发的中国治理创新进程而言,治理工具的创新一方面需要摆脱工具选择惯性和工具不足带来的治理困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中国的治理环境和治理目标不断推动治理工具的本土化。治理主体对新兴的治理工具的操作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加之治理工具的本土化需要一个过程,导致治理工具使用过程中的片面化、单一化甚至无效。
  总而言之,公共事务的增加和复杂化以及人民参政意识的提高迫切要求治理体系的创新,然而治理观念落后,治理主体无法适时更新,新兴的社会群体处于无权状态,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当社会矛盾出现的时候,治理机制不健全,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加之治理工具片面、单一,致使社会矛盾日积月累,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演变为社会危机。
 
  二、治理创新的内涵与要求
 
  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管理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善治”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治理体系的生存环境、治理的条件、治理的目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治理本身就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的结果,高效的治理需要治理体系时刻保持敏感性,不仅能够及时地回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还要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因此,不断推动治理创新就成为一个治理体系发挥正常功用、时刻保持生机和活力并最终实现治理目标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治理模式变革并推进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从治理创新的基本经验来看,创新治理主要围绕着创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机制和创新治理工具而展开。
  1.推进治理创新需要创新治理理念。治理理念是治理创新的行动指南,关系治理的全局,决定治理实践的方向和出路。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治理理论兴起后,治理理念日益引人关注,成为替代传统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随着治理理念的深入发展,各国政府都在积极以“善治”为原则不断更新治理理念。总体来看,各国创新治理理念的内容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第一,明确了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于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它对传统的国家和政府权威提出挑战,它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其行使权力并得到公众认可,就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第二,指出了治理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志愿团体,后者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变得日渐模糊不清。第三,逐渐认识到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具体而言,致力于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为达到目的,各个组织必须交换资源、制定共同目标;交换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各参与者的资源,而且取决于游戏规则以及进行交换的环境。第四,提出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这一网络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威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