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为官不为”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江苏扬中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4-11-24 11:09:05
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干工作,生怕被舆论绑架,特别是看到一些大胆作为但效果不理想的干部遭舆论抨击,更坚定了“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信念。
  三、“为官不为”的对策解析
  遏制“为官不为”现象,必须牢牢把握住制度建设这一根本,着力健全五大制度体系,提供权责清晰、奖罚有力的制度保障,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打造一支想干事、干成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1.健全价值体系,解决为谁而为的认识问题。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行动基础。一是思想引领。依托创新发展论坛、领导干部培训班、党员电教频道等载体,激发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中央精神的动力与热情,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二是历史引领。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习体验活动,通过现场学习和亲身体验,缅怀革命先烈的革命激情,净化心灵、坚定信念。三是道德引领。把道德监督制度作为“为官不为”的屏障,加强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干部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对职位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完善干部考德工作,加入“为官不作为”“为官不尽责”相关内容,采取反向测评、上下询访等方式,对干部进行道德监督,让干部不作为无所遁形。
  2.强化责任体系,解决为与不为的界定问题。正确处理依法行政和“为官不为”的关系,以依法行政为根本,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从权责划分上预防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一是明晰岗位职责。开展岗位职责分析,由各地各单位根据“三定”方案,分析各岗位的具体职责,明晰能力要求,使每个位置都有清晰的权责,为干部的“为”指明方向和依据,提供支撑和保障,让“不为”的干部露出水面、感到可耻。二是实行标杆管理。按照“高点定位、适当加压、鼓励创新”的原则,科学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指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逐项分解成季度目标、月度计划,适时进行抽查和通报,以加压负重倒逼干部实际作为。三是晒出“负面清单”。梳理归纳领导干部岗位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引导干部随时“自我体检”,及时“自我修复”。同时,邀请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前来搞“开门活动”,鞭策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修正权力体系,解决为有过失的问责问题。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而甩开膀子就需要制度来化解干部的责任风险,让干部减少后顾之忧。一是敢于放权。大胆放心地给干部布置任务,不盲目地干预下级的各项决策,更不超越权限、越级指挥,增强干部的主体意识,提升干部主动作为的自觉性。二是宽容失败。保护敢闯敢试的干部,尤其是保护在改革探索中受到挫折、有些失误的干部,不将其“一棒子打死”。尝试建立试错免责机制,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干部,有时还要主动为干部承担责任,避免“大干大错、小干小错、不干无错”挫伤干事者的积极性。三是鼓励创新。引导干部在遵守原则、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实际,加快改革进程,创造性开展工作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