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与消解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余庆
日期:2014-04-22 11:09:51
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社会所期望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扮演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扮演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的。所有这些,构成了“角色丛”。默顿认为,“角色丛”是人们通过占据特定的社会地位而具有的一整套角色关系。“角色丛”体现了人们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谱系与政治体制演变,决定了一个政治人要承担若干角色。在我国社会生活多维系统中,领导干部“角色丛”十分复杂,既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兄(弟)、为人姐(妹),有老师、同学、朋友、战友、老乡等,又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共资源的支配者;既是上级的下属,又是下级的领导,还互为同事。这是产生角色冲突的内部机理。
从现实状况看,担任什么角色往往并不完全是以角色扮演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我国多次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但“压力型体制”的运作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面对复杂的角色冲突,很多领导干部感到力不从心、精疲力竭,“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扑面而来。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很“纠结”。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定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道德为先还是法律至上、对上负责还是对下负责、保持个人人格还是实现政治理想、遵从法律还是服从上级命令,种种问题,使很多领导干部面临着比常人更加难以克服的伦理困境,压力也由此倍增。
二、“领导心理困局”的自我消解路径:角色排序与角色扮演
按照上述分析,消解领导干部的压力有两大路径:一是外部路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变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为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体制;二是内部路径,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角色。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正在探索中,压力型体制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按照惯性持续运作。在社会转型期,作为领导干部,既不能消极回避压力,也不能置之不理,必须学会适应客观制度和社会环境,从自我角色认知与扮演的视角寻求消解路径。
(一)进行角色排序,消解角色选择压力
国外心理学家早就对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复杂的“角色丛”会引发角色误读与冲突,给人带来心理压力。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考虑每一角色对自己的意义,任何一种取舍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后果,以及政治体制可能对此做出的反应。
按照社会关系,领导干部复杂的“角色丛”可以简化为三类角色,即自然人、社会人和政治人,类似于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那么领导干部如何进行角色排序呢?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及公职人员待遇、职责以及政治生态环境不同,但公务人员角色排序是一致的,那就是始终将“政治人”排在第一位,比如英美等国家称之为“合格的守夜人”,日本称之为“优秀的领航员”,德国称之为“经济监护人”,韩国称之为“公平裁判员”,印度、巴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