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与消解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余庆
日期:2014-04-22 11:09:51
领导干部为何会承受比其他一般群体更大的心理压力?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生成机理是什么?如何消解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走出“领导心理困局”?社会角色冲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一、“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机理:压力型体制与角色冲突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体制与内部角色的双重“挤压”。其生成机理如下。
从外部机制看,压力型体制与政绩锦标赛规则,使领导干部忧心忡忡,甚至夜不能寐。所谓压力型体制,根据荣敬本等人的概括,是指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所谓政绩锦标赛,根据周黎安的解释,是这样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上级政府对多个下级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设计的一种晋升竞赛,竞赛优胜者将获得晋升,而竞赛标准由上级政府决定,它可以是GDP增长率,也可以是其他可度量的指标。整个政治生态,犹如进行一场竞赛,作为领导干部的运动员只能服从比赛的安排。实际上,由于“数字出干部”的潜规则,在压力型体制下,领导干部开展的是政绩锦标赛。
在压力型体制与政绩锦标赛规则框架内,一方面,领导干部必须干事。组织把干部个人发展与政绩挂钩。为了完成经济赶超任务和各项指标,上级政治组织又以党委和政府为核心把这些任务和指标,层层量化分解,派给下级组织和个人,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进行排名,根据完成的情况进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奖惩。有的地方还实行“末位淘汰制”。这就迫使领导干部早出成绩、快出政绩、出大成绩,政绩竞拼十分激烈,“发展”压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不能出事。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命令和任务,督促干部“干事”的同时,还设定了一些主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一旦某项任务没达标,就视其全年工作成绩为零,不得给予各种先进称号和奖励。近年来,“一票否决”项目逐渐增多,从计划生育、节能减排到食品安全、招商引资,从恪守孝道、遵守师德到体育达标、环境卫生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苛刻的“一票否决制”与自上而下的“问责制”“绩效评比考核制”,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上面一念咒便令领导干部十分头疼。再加上洪涝等自然灾害防不胜防,突发事件频发高发,领导干部经常感到“吃不消”“喘不过气来”。
“既要干成事,还要不出事”的政绩与政德要求,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的社会转型期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压力型体制与政绩竞争白热化的游戏规则下,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生成的外部机制。
从内部机制看,领导干部“角色丛”十分复杂,很难同时扮演好多个角色。“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莎士比亚在其名剧《请君入瓮》中说道,“整个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表演者,他们有时上台有时下台,在一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1934年米德(G.H.Mea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以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