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科学定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 明 日期:2014-03-28 16:26:49
素质而言,“以德为先”是对干部群体比选而言,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仍然是德才表现,尤其是“德”的表现更应该成为首要标准,这是整体性标准;同时,每个选拔职位又有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岗位技能等不同要求,这是差别化标准。但由于目前对“德”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量化的评价标准,干部的“德”只能定性评价而不能定量评价,对干部之间“德”的表现难以做出正确比较。实际上在竞争性选拔中,通常将笔试作为第一道关口,这表明其首先关注或者重点关注的是“才”的表现,而“德”的要求实质上被弱化、被淡化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整体性标准和差异性标准之间的关系,分清包含和内核,分清主次,分清先后,突出对“德”的考量,将“德”的评判程序前置,重点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全面了解干部的宗旨意识、工作态度、责任担当、廉洁从政等情况,把“德”的表现作为评判干部的第一标准,科学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同时,要正确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能力素质综合评估体系,构建由工作实绩、适岗评价、测试成绩、民主测评等指标在内的数据模型,对后备干部、表彰奖励、关键时刻突出表现、重大贡献等予以适当加分,全面衡量考绩与实绩、口才与口碑、临场表现与一贯表现,妥善处理分数与能力、票数与实绩、个人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关系,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
  四、准确把握竞争平台的开放性和失衡性。竞争性选拔方式不是简单的“组织搭台、干部唱戏、群众评判”,开放性的竞争平台是其鲜明特质。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竞争门槛的开放性,往往突破了区域、部门、体制等壁垒,打破了身份、资历等因素制约;二是竞争内容的开放性,干部之间的竞争是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民意的竞争,应该说是全方位、立体化竞争;三是竞争过程的开放性,竞争过程不是封闭的,不是把参与竞争的干部关进笼子里让他们自由竞争,组织、群众也参与了每个竞争环节,干部比拼、组织评判、群众参与构成了多维度竞争。这种开放性竞争态势不仅有利于全方位考量干部,而且有利于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竞争平台同时也存在不平衡性,如外单位人选和本单位人选、来自小部门的干部和来自综合部门的干部、管理型干部和专业型干部、不同年龄段干部之间往往竞争不对等,容易造成假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从而导致竞争失衡甚至失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选拔岗位人选必备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尤其要找准核心竞争要素,突出能力、实绩、民意竞争,合理明确学历、年龄、经历、资历、能力、实绩等基本要求,搭建起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同时,坚持就近取才原则,合理确定竞争范围,本单位后备人才较多的岗位可限制在单位内部,专业素质要求高的岗位可面向行业系统,区域内干部资源储备充裕的岗位可面向市域、县域,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可面向全省、全国,保证竞争有度。
  五、准确把握遴选程序的互补性和烦琐性。竞争性选拔方式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形式创新,是传统选拔方式的丰富和发展。竞争性选拔方式与传统选拔方式不是对立的,更不是相互冲突、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竞争性选拔方式往往借鉴和吸收传统选拔方式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