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现代“密室政治”的设定原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孔维民 日期:2014-03-17 16:57:21
的过程往往充满激烈的争斗,而且以后的执行也往往困难重重,非常拖沓,而中国由于有“密室政治”的预先沟通、商榷程序,进入会议表决的程序后往往一致通过,之后的执行也雷厉风行。
 
  二、“密室政治”要摈弃高层领导的私利诉求并以法治形式建设
 
  “密室政治”的价值在于绩效,但是提倡“密室政治”的绩效,主要指的是组织绩效。有些领导者、单位实行“密室政治”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小圈子,所谋划事项都是“密室政治”的参与者及其附属小圈子的利益,如小金库的金钱怎么瓜分,“我的人”怎么用,应对上级机关、监察部门、新闻媒体怎么采取一致口供、订立攻守同盟以避免被各个击破等。这样的“密室政治”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应该被我们抛弃。如日本政坛很流行“密室政治”,其“密室政治”又名“密室谈合”,“密室谈合”的意思是参与“密室政治”的当事人之间通过讨价还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方式来分享利益,以摆脱法律与民主监督。如2007年,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本来对本党在2007年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大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选择引咎辞职,但是他不想放弃首相宝座,于是便通过“密室政治”来达到个人目的。他首先摆平核心人物——外相麻生太郎,因为在两人之前竞选自民党党首的过程中,麻生得票数仅次于自己,如果能够私下说服麻生太郎继续支持自己,那么党内反对势力将无处发力。为了避人耳目,2007年7月29日上午,安倍特地安排一辆客货两用车去接麻生,而麻生太郎同样熟谙“密室政治”潜规则,他不仅放弃了乘坐自己舒适的专车赶赴首相官邸,而且在中途还换了一次车以回避媒体记者。车到首相官邸后,麻生也没有走大门进去,而是选择从后门偷偷“溜进”。在私密的首相官邸,安倍和麻生到底谈了些什么,只能是天知地知了。但起码的事实是“密室谈合”过后,麻生表示他将支持安倍继续担任首相,而安倍也是在见了麻生之后才明确表示:其将留任首相。因此,日本的媒体普遍根据日本政坛存在已久的潜规则来推测,安倍和麻生很可能在首相官邸订立了彼此之间的“君子协定”:这次麻生公开表态支持安倍续任;安倍将投桃报李,安排麻生接替其担任下一任首相。最终结果是安倍如愿以偿,续任首相。
  “密室政治”的设立应该遵循有限的法则,甚至提倡极小法则,即能够阳光化的就尽量阳光化运作,能够不搞“密室政治”就尽量不搞“密室政治”。因此,“密室政治”主要是针对重大事务,只有出现了重大事务,才启动“密室政治”的程序;没有重大事务,则将“密室政治”束之高阁,绝不使之常态化。
  为了高效处理重大事务而不得不设立“密室政治”的组织架构,应该竭力避免主要领导者的个人喜好因素的干扰,即便可由主要领导者提名参与“密室政治”之人选,也要经过法律与民主程序加以确认,要接受法律与民主程序的制约。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一个法制化的、较成熟的“密室政治”的典范,法律规定“国安会”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制定政策,只是为总统提供有效军事安排的事务机构。在“国安会”上达成的意见,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