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密室政治”的合法性危机与领导方式的转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苏良书 刘 伟
日期:2014-03-17 16:54:59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在《伽利略传》中设计了两句经典的对白。伽利略的门徒说:“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多么不幸啊!”伽利略则回应道:“不!一个需要英雄的国家才是不幸的啊!”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人物在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常常以超人的胆识与智谋扭转乾坤,其个性可以凸显,其理想可以驰骋;而时势也决定英雄的命运,在社会稳定和平时期,英雄人物必须循规蹈矩,遵循民主程序与法治规则,其智慧谋略与英雄豪气无疑会受到“抑制”,只能在制度的笼子里打转,与此对应,“密室政治”找不到表演的舞台,自会日渐式微。
一、“密室政治”与治国理政模式
“密室政治”一般是指由少数人通过秘密的方式就重大人事任免、重大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事项做出决定的政治方式,它既是一种领导决策方式的体现,也是一种治国理政模式的反映。这种决策方式寄托着人们对“哲学王”似的领导人物高尚品德与超凡魅力的无限渴望。几千年来,中国的治国模式经历过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转变,这个过程为“密室政治”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生长空间。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统治型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相应地,君王自然要实行统治。在统治型治国模式下,君王是主人,是统治者,人民是被统治的对象;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上天,即“君权神授”,君王被称为“天子”,由此,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具有天然的合法性。由于君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其统治多采用单向的命令、强制、压迫的方式,人民只能绝对服从。这种模式导致“密室政治”盛行,所谓“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君王通过神秘的治国方式树立权威,维持专制统治。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君王统治”治国模式退出历史舞台,我们选择了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民的生活被计划、被安排,政府通过计划的方式对经济社会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管理,“命令—服从”管理方式盛行。管理模式以“人性善”作为人性预设,相信并主要依靠政治精英的治国才能,不太重视法律规则与制度程序,是一种“人治”型治国理政方式。于是,重大事项由少数人说了算,领导者秘密行政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密室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存在。
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在一定时期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列强环绕”与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重大决策事项由少部分政治精英通过秘密方式做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集中体现为“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缺乏活力,这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其实就是改变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探索一种新型的国家治理模式,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在治理模式下,国家治理的主体就不只是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还包括社会组织与公民;政府就不是全能的政府,而要转变为有限政府,政府在不能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