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化解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曹宏伟 日期:2014-01-24 17:31:54
uo;。总的来看,对很多基层干部来说,当前实际的状况是既没有相应的职务,也不在合适的岗位,干事创业缺乏动力和激情,也很难产生成就感。
  三是待遇焦虑。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级别与职务挂钩,待遇与级别挂钩。具体来看,基层公务员工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由国家确定和发放,基本上全国一个标准;另一部分是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发放,每个地方标准都不尽相同。具体来看,基本工资与职务级别和工作年限挂钩,职务级别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基本工资也越高,但基本工资受职务级别影响更大,职务级别晋升带来的基本工资增长一般都是工作年限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以县市为例,基本工资按照工作年限每两年调整一次,调整标准根据不同级别,每次一般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而职务级别晋升带来的基本工资调整,普遍都有几十甚至几百元的幅度。简单而言,晋升一级职务级别,工资增长抵得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龄积累。至于津贴补贴,则基本上完全与职务级别挂钩。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各地制定地方津贴补贴标准普遍以行政级别为依据,基本不考虑干部的工作年限。也就是说,干部不论年龄大小、工龄长短,只要级别相同,津贴补贴一律一个样。基层干部职务提不了,不但代表着级别上不去,也意味着待遇难提高。
  二、化解基层干部职业焦虑的措施
  基层干部职业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干部本人,而且间接影响基层工作。化解基层干部职业焦虑,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一要改变社会认同。对内,推行职级分离,逐步打破职务与级别紧密挂钩的做法,综合考虑工龄、能力、实绩等因素,对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明确相应的行政级别,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做到“职”是“职”、“级”是“级”,促进社会对干部的认可。对外,加强宣传解读,重点加强对基层工作、基层干部的宣传解读,让群众了解基层干部工作情况和基层政府运行情况,逐步树立“不是每名干部都适合当领导” “业绩好的干部也是好干部”等观念。改变社会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艰苦的努力。
  二要改进岗位调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干部使用的最高境界。要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把干部放到适合自己特长和专业的岗位,让干部有舞台、能干事。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要放对了位置,干部就会发挥更大的潜能、干出更好的业绩。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察和了解,根据干部特长和个人意愿,适时对干部岗位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人岗相适。要对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适当改进,放宽对报考人员年龄、学历、身份等方面的限制,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的渠道,让熟悉基层情况、能够安心基层的农村支部书记、基层民办教师、外出务工经商能人等有机会进入干部队伍,逐步打破基层干部队伍进人渠道狭窄、基层需要的人才进不来、进入基层的人才不适应等问题。在面向应往届大学生招录基层公务员时,要尽量做到因岗而考、对口招录,让进入的干部能适应、有舞台、留得住。
  三要改善基层待遇。要通过奖勤罚懒改善待遇。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改革后,对公务员待遇进行了统一规范,做到同城同酬。从执行情况来看,这一措施有利于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