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我国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的现状与趋势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兴坤
日期:2014-01-07 15:51:39
源部被查处2人、原国家药监局被查处2人。这三个部门是国家部委局中省部级领导干部因腐败被查处人数较多的单位,这可能与这些部门涉及工程和审批权力较多有关。原铁道部涉及工程招标较多,国土资源部涉及资源开采招标较多,原国家药监局涉及药品审批、招标或采购,这表明具有招标或审批权的部门涉及腐败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减少审批权或加大对审批权和重大招标项目的监督,可能是反腐败的有效策略之一。如果不能减少审批权,可以考虑加大监督力度。例如,对重要审批权实行重要决策者相互签署制度,对于重大招标项目可以采取类似做法,也可以试行重大决策的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相互签署制度,达到权力制衡目的。
3.破解腐败群体化是反腐败的难点之一
从上述涉腐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来看,其腐败呈现群体化趋势,或称集团化、集体化。腐败家族化的本质也是一种群体化。腐败群体化势必会形成腐败的利益集团,集团成员相互勾结、相互保护,形成堡垒,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如何攻克、破解群体化腐败的堡垒,是反腐败的难点之一。
4.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腐败更为严重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平均每个省区市涉腐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呈现递增趋势:西部2.9人—中部3人—东北三省3人—东部3.9人。这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是腐败的高发地区,也是预防腐败和反腐败的重点地区。
5.思想作风教育是反腐败的长期策略
领导干部腐败有外部的原因,但领导干部自身思想的堕落、生活作风的腐化是更重要的原因。腐败涉及权钱交易自不待言,但从大多数涉及腐败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涉及权色交易、生活腐化来看,对党政领导干部时时进行思想作风方面的警示教育将是反腐败的长期策略。
6.预防腐败分子出境外逃刻不容缓
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呈现出跨国跨境的趋势。据媒体报道,近30年来,我国外逃贪官4000人,卷走4000亿元,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我国有严格的党政领导干部出国出境的管理制度,但是如何有效地预防腐败分子外逃并转移赃款,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注:本文系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IB025)与北京市财政专项“公共事业管理新专业建设”(项目编号:PXM2012_014210_000109)的阶段性成果]
(图表详见杂志)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 王耀东
E-mail:ldkxwyd@163.com
电 话:0371 - 63861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