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我国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的现状与趋势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兴坤
日期:2014-01-07 15:51:39
宇(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薄熙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其权位之高可见一斑。
二、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的趋势与特点
总体来看,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
1.权钱交易,金钱化
被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大多涉及权钱交易,而且金额巨大。由于省部级领导干部手握大权,一旦犯案,涉案金额必然巨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表2列出了部分落马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直接涉及的金额数目,从中可以了解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小,一般为几千或者几万,最多几十万,以1999年查处的成克杰、胡长清案为分界线,其后涉案金额急剧增加,一般都在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
2.权色交易,腐朽化
被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大多涉及权钱交易,生活腐化糜烂。据不完全统计,在被查处的139名男性省部级领导干部中,46名被公开报道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占了33%,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些贪官生活腐化的程度,而这一比例还是比较保守的。《成都日报》指出,2009年共有17位省部级领导干部落马,其中6人有情妇。有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直接因为情妇举报或为情妇谋利最终被查处,而段义和是因为雇人炸死情妇被查处。
3.拉帮结派,群体化
省部级高官犯案呈现群体化、集团化特点。一旦查出省部级领导干部有违法犯罪事实,肯定会带出一系列大小贪官。他们在政治上拉帮结派,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程维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谓的“河北贪官权力场”名单中的人都与程维高有联系,特别是其前后两任秘书吴庆五、李真,更是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铁道部副部长罗云光受贿案也是一个典型的窝案,被查处的局级干部有15人、处级干部有19人、科级干部有13人。
具有群体化特点的涉腐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广西的成克杰(包括徐炳松、李恩潮),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与副省长刘长贵,原铁道部副部长张辛泰,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与党组成员何洪达,陈希同与王宝森(因王宝森而落马的官员有22人),薄熙来与王立军,慕绥新与马德(所谓“慕马案”,共有122名涉案人员被“双规”,6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重庆的秦昌典与王式惠,涉及远华走私案的石兆彬,引发黑龙江人事地震的韩桂芝(徐发、徐衍东皆因同一案件而落马,同时还导致了另外3名副省级高官被免职),被兰州市原市长张玉舜举报而落马的甘肃省委常委王军,原国家药监局的郑筱萸,涉及上海社保大案的陈良宇,涉及黄光裕案的黄松有、王益与郑少东,同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的胡楚寿与于大路,中石油的王永春腐败也带有明显的群体化特点。
4.以权谋私,家族化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部分涉案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家属或亲友或多或少都涉及犯罪事实,或者其配偶行贿受贿,或者其子女利用其职权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为了儿子的典型莫过于李嘉廷和程维高,李嘉廷甚至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无论坦白交代问题,还是检举揭发别人,都是为了李勃,包括上诉也是为了他。”程维高也主要是为其子程慕阳谋取利益。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高严的儿子对电力系统的工程项目多有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