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的形成与破解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学斌 日期:2013-12-05 16:26:17
化”的不是某个或某些特定群体,而是不特定的、泛化的社会公众,其中既有与基层干部发生矛盾冲突、利益受损的人,也有大量没有发生矛盾冲突的人;既有通常的弱势人群,也有部分有话语权的知识精英。而且在形成刻板印象时,他们自认为是弱势群体而将基层干部视为强势群体。但在被“污名化”的情况下,基层干部面对庞大的形成了负面刻板印象的社会公众,又处于百口莫辩的境地,反而像一个弱势群体。此时,他们也往往有弱势群体的感觉或以弱势群体自居。
  二、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的成因及影响
  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的形成有复杂的原因。
  其一,部分基层干部的不良表现是源头。刻板印象不是一种客观、准确、全面的认知,但刻板印象并非只是认知主体的凭空想象、任意推测,而是有一定的实际依据,包含着一些真实性的内容。这也是刻板印象得以产生、维持、强化的基本原因,同时也是拥有刻板印象的主体认为自己的认知正确、正当的重要原因。具体到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问题,其源头是部分基层干部的不良、恶劣表现。部分基层干部执法中的野蛮粗暴,服务中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办事中的吃拿卡要,工作中的徇私舞弊、违法乱纪,个人生活的腐化堕落等,必然直接地、深刻地影响到普通民众对基层干部的态度和评价,成为其建构关于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的主要素材。
  其二,社会公众的认知偏差是心理基础。刻板印象本质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就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而言,社会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①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负面刻板印象强化了基层干部群体的恶劣一面,而弱化、忽略了基层干部好的一面,将基层干部恶劣的一面视作其本质乃至唯一特征。②选择性接受和选择性拒斥。在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中,社会公众往往忽略掉其正面信息,或认为其正面信息是虚假的,从而对其拒斥,而对有关基层干部的负面信息不加辨别,予以接受,用于构建、强化对基层干部的负面刻板印象。③受情绪、情感影响较大。对基层干部的负面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众对部分基层干部厌恶、反感、憎恨、嘲弄、鄙视态度和情绪的衍生物。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的认知过程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社会公众也并不把它视为科学研究,因而对其中存在的认知偏差无意识、不重视,通常也无意去避免或纠正。
  其三,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起了助推作用。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负面刻板印象的建构、强化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材料和论据。在现代社会,这些信息除一小部分来自于人们自己的亲身感受或口耳相传外,更多地来自于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兴的网络媒体。
  其四,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与冲突是社会心理背景。在研究基层干部的“污名化”现象时应充分注意到,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心理相联系的,有大的社会和心理背景。目前中国社会存在较普遍的不满情绪,在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与冲突的背景下,“污名化”不只发生在基层干部身上,而是较普遍地发生在整个社会中。“叫兽”(教授)、“妓者”(记者)、“砖家”(专家)、“富二代”、“官二代”等都属于刻板印象。这种大的环境加重了基层干部“污名化”的程度,也增加了解决的难度。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