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改革的关键:领导利益合理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雪峰
日期:2013-10-25 17:20:22
有素质优势(德或能的各种素质中的若干项超过旁人)者成为领导者。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领导者以高素质做出了高贡献,就应该获得较高的回报。领导者本人可以谦让,但社会机制必须公正,这种公正性表现为报酬与贡献对等的原则。如果不是这样,社会就无法鼓励人们去做高贡献,更无法鼓励人们为做高贡献而培育自身的高素质,这样的社会是难以发展的。
我国长期存在乌托邦式的道德理论——领导者应该一心为公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认为领导者不应该有个人利益。这种思想不仅违背了客观规律,而且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不是取消个人利益,恰恰是个人利益得到全面的实现。道德乌托邦的极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只能产生出极右的结果——使一些领导者失去对个人利益的合理把握,陷入无限度的贪婪。因为既然实际上每个人都离不开利益,那么宣布取消利益也就等于宣布取消利益的合理限度。
在物质、社会、精神三类利益中,精神利益无法由他人给予,社会或组织能够给予每个人的只有物质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对于领导者来说,尊重、平等、知情、参与等社会利益伴随着职务同时获得。所以,需要认真研究和科学把握的领导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即经济收入。按照领导学的原理,领导者如果称职的话,就应该获得多于普通人的经济收入;如果不称职,则不是减少经济收入,而是免去领导职务。因为领导岗位是稀缺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又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被不称职的人占据,再有多少合适的人都无法代替其发挥作用,社会或组织就会蒙受重大损失。所以,在用正确的领导者产生与退出机制保证领导者的合格性的同时,还需要用正确的领导利益机制保证领导利益的合理性。
领导者可通过两类途径获得利益,一类是自身素质,另一类是职位权力。在现代国家中,自身素质这类途径通常有三种具体形式:其一,工资。这是与职务挂钩的报酬形式,包括月薪(或年薪)和固定补贴(如某些欧洲国家给官员的生活补贴、韩国给官员的特别补助和伙食费等)。其二,奖金。这是与绩效挂钩的报酬形式,例如新加坡给官员的国家表现花红、许多企业根据总体绩效给经理人团队的奖金或股票期权等。其三,便利条件。这是借助公务所需的房舍、交通工具、通信工具、服务人员等条件满足个人或家庭的某些需要,这相当于增加了个人收入。在这三种形式中,便利条件具有一定的灰色性。
职位权力这类途径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其一,特权攫取。就是凭借特权直接攫取公共资源,也包括把自己所掌握的特支费、机动费等能够灵活使用的公务经费用于个人或家庭消费。其二,垄断摄取。就是对某些竞争性行业进行全行业或部分核心业务的国有垄断,截留全部或部分垄断利润(按理国有企业的所有利润必须上缴国库,再由政府向企业拨发发展经费),从中化公为私。其三,权力寻租。就是进行权钱交易,这是腐败的典型方式。
凭借素质是合理的途径,对于社会是公平的——谁有高素质谁就来当领导者,谁就必须做出较大的贡献,因而谁就能获得较高的报酬。凭借权力是不合理的途径,对于社会是不公平的——领导者的权力只能为整个组织服务,不能为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