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社区发展中城市党建的战略意蕴、理念转换和路径创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3-08-09 09:24:25
度,增强党的工作的透明度。积极构建开放的组织活动阵地和载体,着力推进立体式、全天候的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实行社会化、敞开式管理,服务对象立足党内、面向社会,立足党员、面向群众,所有的活动设施向党员、群众和附近单位开放。积极探索开放式组织生活,坚持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同时要跳出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状态,从活动内容、形式到参加人员都要相对开放,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向区域开放转变,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也从单位拓展到区域。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单向的活动方式,探索建立以回应、责任为特色的互动型组织活动机制,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型党群关系。
  4.在党建功能转型上,要积极探索服务型党建新路径。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服务网络,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别设立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吸纳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服务网络,开辟畅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完善服务功能,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求上,着力构建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行政事务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坚持把市场机制运用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机制,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创新服务载体,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按照“志愿参加,无偿服务”的原则,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立一支数量充足、功能齐全、作用明显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推行党员志愿服务登记卡、结对服务联系卡和“星级管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党员志愿者招募、活动、教育和管理等制度。创新主题活动载体,搭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舞台,广泛开展党员“一人一岗”活动,把有一技之长的在职党员、有发挥余热愿望的离退休党员和“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等作为党员志愿者队伍的重点发展对象。积极构建开放的党内关怀网络,建立党员互助基金,实施有形的生活、人文和信仰关怀,不断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在党建工作模式上,要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路径。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手段,以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对党的组织活动、党务管理、网络问政、公众服务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构建起党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一个具备实时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扁平管理等主要功能的全新的党建工作模式。这里所提出的“智慧党建”,也即党建智慧化,就是将分散的、零碎的、独立的党建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进行整合,提升为具备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机制的有机整体。目的是要通过物联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实现党建资源的全面公开、城乡共享,实现对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及思想的动态实时感知,实现党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促互进,实现党组织对党员的精细管理和高效动员,实现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便捷长效服务,最终提升执政党的形象,拓展党的社会活动空间。“智慧党建”在理念上表现为实时感知基层党建动态、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彼此之间的协同运作和互联互通,并对党建工作全过程进行智能分析,从而构建出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服务的党建工作模式;在形态上表现为充分整合党员卡、党建信息系统、党建网站、手机党建报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