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从“强人”到“常人”——法治视野下的政治转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婷婷
日期:2013-04-26 11:00:37
西方先贤们对拥有权力的人在行使权力时出现的滥用和贪赃现象做过经典论述,“拥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下来”,“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客观上看,权力集中的确有利于“强人”们以自身权威来推进改革,并取得较大成效,但这也给改革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不犯错误。因为“强人政治”是以一个“强人”的思考决定众人的行为,以一个“强人”的决定改变众人的未来。一旦“强人”的决策错误,将会使所有人都必须承担失败成本,且其权威性和推动力越强,结果会越糟糕。更何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日益复杂,个别人决策的巨大弊端日益显现。面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政治上处于弱势的群体显得不堪一击,他们的利益总是因为他们未曾参与的决策而牺牲。例如,当大量国有企业的职工被迫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后,人们看到的不是更有效率的国企,而是国有资源向私人手中不可遏制的非法转移。当投资者和政府官员忙着计算和分享投资利润时,当地民众却必须长期面对被污染的水源和被破坏的环境。在财政收入和财政开支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攀升时,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依然向体制内人员倾斜。这些都反映出权力易腐的本性。
将所有人的未来寄托在某一人身上,显然是危险的。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设置法律界限,以法律规范“强人”的决策,防止权力成为“强人”谋取私利的工具,防止改革偏离正确方向。以国家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将成为规范“强人政治”的坚固堤防,以防范个人权力的过度膨胀。
(二)调控方法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强人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强制,即领导者以强制的手段进行决策制定与政策执行,通过强制性权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实现改革意图。
强制者与被强制者“双赢”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被强制者服从强制的基础之上。审视一些“政治强人”的做法,他们不但强制官员,也强制老百姓;不仅以强制手段推进经济变革,也用强制手段发动政治改革;不光凭借强力改变现有体制结果,还期望用强力从根本上变革人们的日常习惯。这种强制收效迅速,但如果超出了社会的承受范围,必然会导致被强制者不合作甚至公开对抗,使改革遭受失败。
强制的方法必须加以规范。以损害个人权利和社会文明为手段的改革,极易引发人们反感,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有“政治强人”大搞强制拆除、设计城市,对开会迟到的干部罚款,将小偷等违法者示众,强扣干部工资搞建设,无视民意对国有资产“一卖到底”等,在现实中引发了不少争议。
在强拆等事件背后,反映出一些“政治强人”缺少法治、人权观念,甚至缺少对人的基本尊重的一面。通过法治手段严格规范改革的力度和手段,有利于调整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缓解和疏导矛盾,能使改革赢得民众支持,使其自觉地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三)实现成果固化,避免人亡政息
改革取得成效后,还面临固化成果,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否则将随着“强人”的离去而失去成效,往往是“人走政息”,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