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政治生态社会化:微博反腐的合法性困境及出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 晨
日期:2013-02-28 16:47:07
只是接受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而主要是参考新闻媒体的报道做出判断,如果新闻媒体的报道与微博举报者提供的信息内容有出入,部分网民就可能相信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而对微博举报内容产生怀疑,这样一来,民意就给了腐败分子一个缓冲的机会和空间。相反,如果民意紧逼,就能够督促权力机构尽快地对腐败分子进行查处。另外,微博反腐的矛盾在于网络社会的一个弊端,即权威性太差,群众对其信任感并不是那么强。因此,不明真相的群众往往抱着“再等等看”或“看热闹”的态度来对待微博举报的腐败事件,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反腐工作中。
如何避免以上几种困境,胡杨在《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中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①推进政党本位向国家本位的转变;②规范群众自主参与的范围;③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消解社会参与的角色困境;④大力推广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核心廉政文化价值体系。除了以上四种建设性的对策外,笔者认为还需要加强对微博反腐的法律制度认定的跟进。特别是在网络社区中,微博反腐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流行且参与度较高、人数较多的一个反腐平台,如果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那么其不可逆性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将会非常可怕,并且可能形成对其权威性损失的“恶性循环”。
总之,当前发挥微博反腐功能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在政治生态被不断社会化后,如何避免路径依赖的形成。另外,微博反腐的不可逆性和非正当性依然是当代中国法律制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两个方面不解决,那么政治生态的社会化将会以微博为工具走向一种“多数人的暴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断内卷化的腐败机制将会把正处于边缘地带的社会参与者进一步边缘化,最终网络反腐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这种新型的反腐模式将会被憋死在体制之内。
(图表详见杂志)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