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从权力视角看同级关系的排斥性问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聂方红
日期:2013-01-25 09:10:41
追逐权力、使用权力的人就会有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压力。然而,由于我们在权力运作机制上没有完全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权力与责任并没有完全对应落实到位,进而造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权大的人责任反而追究难,权小的人容易被当作替罪羊,加上集体负责可能集体都不负责,一些工作同时牵涉多位相同级别的干部或者领导,出了问题追不追责、如何追责、在多大程度上追责,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或者一把手,这样一来,与上级和一把手关系好、感情深的就可能被放过,即使追究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群众、网络和社会舆论;而一些与上级或一把手关系不近的官员则可能被要求替人担责,尤其是当事干部被领导赏识进入提拔晋升程序的时候,出了问题不追究其主要责任,反而主要追究的是那些配合工作的相关者的责任。这样,一些人的工作滥权就会成为另外一些人的麻烦与悲剧,有了成绩是人家的,出了问题是自己的,这一现实会促使同级关系进入微妙的排斥紧张境地。
第四,权力运作不透明导致的压抑心理。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不确定性规避是一种本能。如果你对一个人处事方式、行为走向、交往结果明显感觉没有把握或者前景模糊的话,你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保护性反应”,自我对外界扎紧篱笆,对他人所言所行不会轻易相信与表态,进而逐步强化排斥心理。解决不确定性规避倾向,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并有效执行来减少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进程的感知与把握。虽然这些年我们在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党务、政务、厂务公开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但权力的暗箱操作还没有彻底解决,长官意志仍然突出,权力运行的弹性依然很大,具体操作过程尚不够透明,行权的公正性还没有制度保障,各种专权滥权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不仅局外群众反映强烈,就是局中人也感到压抑,压抑的结果是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处理同级关系时不会主动融合,以免在模糊的环境中被出卖和受伤害。
第五,权力赏罚不分明产生的扭曲行为。一个组织高效运转的前提是对每一个成员的功过得失赏罚分明,贡献大的收获多、贡献小的得到的也少,把大家的精力都引导到尽心尽力工作上去,而不是投机取巧与钻营。一些单位与机关内部成员关系紧张,上级的赏罚不明是一个重要原因,能力强的不给做事的资源,能力弱的往往被委以重任;品德好的不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照样很有地位;贡献多的报酬不一定多,偷懒耍滑的收入不见得少;老老实实反映真实情况的可能得不到表扬,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的常常很有市场。尤其可怕的是在考评政绩、工作成绩时,领导人为干扰,按个人好恶对单位、个人进行评价,权力大的、资源多的、关系好的、实力强的事事都好,而没权没钱没地位、关系一般的,就是做得好也不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就会让品行正直的人、努力干事的人、老实有贡献的人寒心失望,而让投机取巧的人、不谋事专谋人的人、善于运作的人大行其道,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会跟着受影响,由不同特点人群组成的同级关系也会因此走向紧张。
第六,权力激励不公平招来的恶性竞争。在党政机关以及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权力激励即政治晋升既是对一个人工作的肯定,也决定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权力是个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位越少、竞争越激烈,加上我们的干部体制基本上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