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论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弱化表现与提升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时 伟 日期:2012-12-03 17:01:02
响政府执行力的强弱。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共管理的专业部门,它的一切行为都要以公众信任为基础。一般而言,政府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强制力;二是因公众信任而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包括权力与非权力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支配力等。政府获得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越强,公信力就越高,其基于非强制力之上的执行力也就越强。因此,公信力从来都是衡量一个政府执行力的首要指标。只有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才能有效减少社会治理成本,优化社会管理方式。其次,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一旦政府不守信用,那么,它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整个市场经济必将出现混乱。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是保障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再次,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政府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它可以通过信任的简化程序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因此,必须尽快提升政府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这是政府合法执政、依法行政和进行社会管理的基础。
  二、当前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1.政府行为公信力弱化。政府行为公信力弱化是指由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不规范、不负责任而导致的公信力危机现象。我国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不合理,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使得一些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政府却没管理好,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从而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另外,有些政府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低下,官本位意识浓厚,服务观念、法治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不认真为群众办实事,甚至带头违反法律规章,从根本上冲击着社会信任和社会公正的底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2.政府政策公信力弱化。政府政策公信力弱化指的是公众对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合理性、正当性、科学性、有效性信任程度降低的现象。政策的稳定性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政策缺乏稳定性会使政策执行主体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失去对政策的信赖。另外,政府部门间政策博弈现象严重,导致政策的统一性受到挑战。一些地方政府基于地方及自身利益,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导致公众因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相互矛盾而逐步失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从而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法律之间、政策之间、部门之间相互“打架”的现象。这不仅反映出政府信用存在问题,而且影响到政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最终导致政府的政策权威丧失。
  3.政府绩效公信力弱化。政府绩效公信力弱化,反映的是政府绩效追求的价值取向背离公众利益,以及这种绩效本身的真实性受到公众怀疑所导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目前对领导干部的考察、评价、任用等往往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把简单的经济增长数字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的主要参数,导致一些官员片面追求短期绩效,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不断出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多元化利益格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