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防范由“既得利益者”蜕变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余庆 日期:2012-07-11 09:02:29
本经验就是加强制度建设。一是以制度消解权力,如破除领导职位终身制,在消除官员职业化,推行任期制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二是以制度运作权力,如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在以制度管人管权管物方面做出了新探索。三是以制度监督权力,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对权力的制约,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瓦解领导干部既得利益方面取得了新成就。这些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深化改革,铲除既得利益集团滋生的土壤。既得利益现象的产生,并不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恰恰相反,它是改革不彻底、不配套、不同步造成的。传统的体制机制,比如经济领域的价格双轨制、政治领域干部任命制等是既得利益集团滋生的土壤。因此,要铲除既得利益集团,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一点,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阐述得十分清楚,要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总病根,一要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职能错位问题,消除转轨时期行政权力寻租的条件;二要大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解决资金管理特别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部门之间存在的分配不公、互相攀比、党政干部心理失衡等一系列滋生寻求自身特殊利益的问题;三要探索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以阳光透明之策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生;四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严格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防止领导干部形成固定群体;五要改革完善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将决策者和办事者明确分开,分化可能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已有群体。
  第二,科学管理,减少既得利益集团滋生的主体。谁是既得利益者?虽然不同的人答案不一样,但不同的答案中却包含一个相同的观点:领导干部是既得利益群体最主要的构成主体。一方面,职业化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孵化器,而领导干部是一支职业化的队伍;另一方面,权力长期高度集中在部门或领导干部手里,相应地随权力带来了既得利益。因此,在职业化固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以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同时,要坚持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构建科学的干部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重点强调制度的刚性作用,人性化管理重点强调情感的柔性作用。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情感留人、用待遇留人。要正视干部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合理需求,在政策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为干部排忧解难。要维护领导干部的合法权益,削弱领导干部的既得利益,没收领导干部的非法收益。对党内已经发现的既得利益集团,要严肃追究,严惩不贷,防止“破窗效应”。
  第三,加强监督,解构既得利益集团滋生的环境。当前,对领导干部权力还存在虚监、漏监、失监、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就使权力与利益相勾结,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机会增多。因此,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解构既得利益集团滋生的环境。一要加强党内监督,明确赋予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相关权力,确保纪委对同级党委在重大决策出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资金调拨使用和重要人事任免等问题上的监督。二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