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防范由“既得利益者”蜕变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余庆 日期:2012-07-11 09:02:29
团是影响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特定群体或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其成员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高于一般社会成员,他们掌控着一定的权力并有相应的社会声威,他们是社会中的权贵,他们在分蛋糕的过程中,不公平地占有了更多更大的份额。既得利益集团是分利集团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分利集团,是一种凭借其掌控的公共资源与权力而为自己谋取更大分配份额的特殊利益集团。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党内既得利益集团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政治上代表少数人。他们占有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多的财富,掌控着一定的权力并伴有相应的声望,代表少数权贵的利益。第二,经济上侵占公共利益。他们主要通过权钱交易等“寻租”活动,侵占、瓜分国有资源与社会资产。第三,性质上属于典型的小集团性质。他们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介入和分享,只在小圈子里进行交易,具有狭隘性、隐蔽性和欺骗性。第四,思想意识上与改革开放背道而驰。他们反对制约和监督权力,对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持消极甚至抵制态度。第五,心理上具有同质性,它不是一个明确的客体,而是由相同利益基础上的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构成的一个群体。
  党内既得利益集团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第一,阻挠改革。改革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既得利益集团追求的是少数人独享改革发展成果,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拖延改革、反对改革。主要表现为有些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往往是为保住局部及个人利益而不顾或者放弃全局及国家利益,对分权、减权、让权、督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本能的抵触,甚至出现了既是领导改革的集团又是阻扰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的情况。第二,破坏稳定。既得利益者额外占有社会利益,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对那些暴富的既得利益者,人们本来就存在着不满,如果再有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领域改革,必然会加剧社会不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第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只在“小圈子”里交易,怕见阳光,远离群众,因此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为了小圈子利益不作为、乱作为,败坏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第四,党内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后果必然是亡党亡国。苏共垮台的事实表明,党内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蜕变为一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集团,必然为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正是基于对党内既得利益集团本质和危害的深刻认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到最近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突出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命题,我们党都始终向领导干部发出警告:党内绝不允许出现既得利益集团。对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警钟长鸣,牢记在心,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从思想上筑起防止变为既得利益集团成员的坚固防线。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转型期党内出现既得利益集团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务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为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构建强有力的心理保障
  当前,有一个大的认识误区,就是有些同志对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