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防范由“既得利益者”蜕变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余庆
日期:2012-07-11 09:02:29
既得利益集团问题讳莫如深。总认为一谈既得利益问题,特别是党内既得利益集团形成问题,就是给党抹黑,幼稚地认为党内既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思想基础,也没有现实基础,谈论党内存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危险是危言耸听。但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客观地说,在今天,党内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可能性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加大了。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第一,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党员干部具备了获得特殊利益的机会。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的历史方位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但权力是把双刃剑,有了权力既可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攫取个人利益。近年来腐败案件的高发、频发、群发等现象表明,在党员干部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如果不加以遏制,势必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其危险性不容低估。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社会环境增加了党员干部被利益诱惑的机会。市场经济允许追求个人合法利益,我们党不否认党员干部有个人利益、个人追求,承认和保护个人正当利益。但市场经济也为缺乏有效制约的公共权力提供了广阔的寻租空间。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化的利益关系与几千年“官本位”思想沿袭、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交织在一起,金钱、物欲的引诱,增加了领导干部变为权力寻租者和既得利益者的危险。 第三,社会转型期各种制度、机制不健全,为既得利益者向既得利益集团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在制度和管理上形成一些真空和漏洞,尤其是干部终身制与权力监督乏力,导致党政干部职业化和权力的恣意扩张,容易使相当一批官员借助合法权力而为所欲为,从而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个由一批党政官员构成的权力特殊和利益特殊的且有别于其他社会利益集团的党内既得利益集团。 第四,一定程度的治党不严和惩戒措施软弱无力,加快了既得利益者向既得利益集团转化的步伐。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者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既得利益者的气焰,加速了他们向既得利益集团的转化。 总的来说,在新形势下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竞争日益加剧、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主客观条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克服贪婪、拜金、攀比、侥幸等不健康心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自觉抵制金钱、物欲的诱惑。 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经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为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遏制既得利益集团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一条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