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买官卖官现象的多维视角透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吴世丽 黄红平
日期:2012-07-09 12:39:35
配置。一般来说,有官职的人,官职越高的人,可以支配的物质财富越多,反之亦反。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转型阶段,中国传统的“尊官贱商”遗风相当严重。在某些发展中地区,同样是“食有鱼,出有车”,但勤劳致富的人们常常难以体会到那些做官的人所拥有的人生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在此情形下,谋取一官半职的社会欲望就如同滚滚暗流,肆意涌动。在官职的供给有限与需求扩大的矛盾下,官职成为含金量极高的稀缺商品,于是买官卖官现象就开始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 作为地区发展的另一极,落后地区不能说绝对没有买官卖官现象,但相对于发展中地区而言,所能见到的相关案例确实要少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在落后地区人们对于官职的购买欲望相对较低,而且处心积虑所谋取的官职并不能确定获得相对丰厚的收益。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是在贫困落后的地区,假如人们对于满足自身的正当需求都力不从心,那就更谈不上购买官职,即使尚有富余,手头上可资利用的财富也并不多。在买方购买力不强的情况下,这些地区很难形成买官卖官购销两旺的势头。二是在贫困落后的地区,虽然公共财富比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更为集中,许多同级别的官职也蕴涵着一定的寻租空间,但在整体贫穷的条件下,即便拥有绝对权力也只能带来很少的收益,而且还要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道德成本,甚至丧失赖以生存的职位。在收益与成本的权衡下,某些人卖官的意愿相对不强。 三、任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的买官卖官 频繁的官职变动与买官卖官现象的发生有何关联?按照正式规定,诸如市长、县长、乡镇长以及与这些职务相对应的党委书记等多数职位,都是有确定的任职期限的。比如,县(市)长是五年一届,从理论上讲,一旦新的县(市)政府经过民主程序产生后,政府领导班子各位成员的任期应该是固定的,而且其所属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作为那一届政府的重要成员,如人事局长或财政局长,一经任命,也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但实践中并非如此简单。从当前的地方政治生态看,无论是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官员,还是由上级任命产生的官员,都可以根据一些不成文的规则随时加以调整。在某些买官卖官的腐败案件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故意钻平职调动和交流提拔的空子。目前,官员平职调动一般不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由一把手说了算,操作的难度小。在一些人眼里,有些岗位虽然级别相同,但含金量不一样,因此有买官卖官者通常借干部岗位调整搞权钱交易。譬如,中共安徽五河县委原书记徐某就是通过平职调动的方式,将买官者张某从镇党委书记位置上调任县民政局局长的。 官员任职预期的不确定性促进了买官卖官活动的经常化。在官员的任期可以根据一把手的意愿进行操作的条件下,对于那些有意购买某个官职的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严格的时间限制。一个人只要有买官的想法,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出手购买某个职位,而卖官者的大门也是时刻敞开的。比如,在中共安徽阜阳市委组织部原部长韩某卖官案中,韩某对阜阳市公路工程公司原经理李某的职位调整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写照。在该案中,李某本是一个企业经理,先挂任阜阳市颖东区交通局副局长,再正式任命为副局长,后任该局党组书记。这说明,在某些买官卖官现象中,如果买卖双方相互达成合意,基本上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