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提高换届选任干部公信度的实践探索及启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龚夏梅
日期:2012-06-04 15:27:18
>
二、不断巩固和扩大领导班子换届的改革创新成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破解选人用人的热点难点问题 换届是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集中运用,也是检验改革成效、完善改革措施的有利时机。市委针对换届中部分县(市)区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后备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采取组织推荐、竞争性选拔的方式,公开择优选拔了15名优秀年轻干部、10名女干部和10名非中共党员干部为副处级干部预备人选。35名预备人选中,有14名被任用到县(市)区领导岗位,6名被任用到市直部门紧缺岗位,对暂时不能安排任职的,纳入后备干部系列进行重点培养。在对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中,细化了10个步骤60个环节,全额定向会议推荐和二次会议推荐全部采取了署名推荐方式,把民主推荐和带责推荐结合起来,提高了民主推荐的质量。强化对干部德行的考察评价,综合运用正向测评、反向调查、随机开展社会形象调查和生活圈社交圈询访等办法,重点从履行岗位职责中看干部的工作态度,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看干部的担当意识,从关键时刻表现看干部的党性原则性,从对待进退留转的态度中看干部的品格境界,从社会公论和群众评价中看干部的公德和形象,切实把干部的德考实考准。以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为重要参考依据,着重考察干部的实绩和作为,对拟提拔差额考察人选进行了实绩公示,通过新闻媒体把干部的实绩“晒”出来,把组织考绩与群众评绩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凭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采取结构化面谈的方式与拟提拔差额人选进行集体面谈,进一步了解人选的思想作风、发展潜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情况,把干部的一贯表现与临场表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考察人选与拟任岗位的匹配性。 在换届中积累了一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但也面临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对于换届中的创新举措和有效办法,实践证明比较成熟、各方面比较认可的,要形成制度规范,并将之运用到日常干部工作中去,转化为调整配备干部的长效措施。要进一步研究制定规范干部推荐提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等制度和办法。研究制定选拔任用干部全程纪实制度的相关措施和办法,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的落实,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完善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体系,坚持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进一步突出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不断巩固和扩大领导班子换届的干部统筹成果,优化各类人才资源,实现选人用人的最大效益 科学合理统筹干部资源是实现选人用人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市委深入分析上次换届以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情况,全面掌握县乡领导班子年龄、专业、性别等结构情况和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实际需求,对各级领导班子补充名额、交流干部数量等方面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通盘考虑上下级间人事安排,重点抓好党政正职的调整配备,对提拔、交流的干部全部提前安排到位,避免了干部频繁调动、“刚换届又换人”;通盘考虑同级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将在人大、政协任职的优秀年轻干部调整到党政班子任职,将符合人大、政协提名条件、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调整到人大、政协班子任职,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