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社会心理视阈下谣言与信任关系的内在逻辑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沈佳文 日期:2012-03-20 10:37:52
:阻断谣言的有效路径选择
  流言和谣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摧毁社会理性,直接取决于危机情境中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社会信任与团结的程度。具有普遍信任感的社会,往往会形成一种超越于价值分歧的共同体意识,通过社会核心价值内化于人的自觉行为,从而构成紧急状态下的社会理性参与。因此,对流言和谣言的治理,本质上体现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获取社会认同的能力。从根本上而言,培育社会信任资本是有效的路径选择。
  1.培育社会信任资本必须着眼于公民公共精神的培育,为阻断谣言、促进社会认同奠定价值基础。要通过提升公民的宽容和妥协精神、培养公民的规则意识、培养公民的合作和参与品质来推动社会信任、促进社会认同。基本路径有二:一是开放公共生活,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尤其是参加公民社会自治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努力为公民平等地参与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管理提供条件、机会、平台和社会信任网络。二是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塑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使公民对政策体系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形成公共政策的参与意识,从而引导、推动与激发公民将公共理念转化为公共情感、公共意志和公共信念以及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共生活态度和行为取向。
  2.培育社会信任资本必须着眼于加强制度的有效供给,为阻断谣言、促进社会认同提供政策支持。稳定、连续、可靠的制度给人们提供良好预期和信赖感,这是培育社会信任资本的有力保障。要全面建立信息、舆情的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面对谣言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处理;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信息公开和沟通的平台及反馈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把握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来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评判标准,从而增强公众的选择鉴别能力,稳定社会秩序,避免谣言恐慌。同时,要逐步转变封闭的决策模式,建立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公民与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决策系统和机制,从而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政策实施的回应度。要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和程序,避免参政议政流于形式。可以参考借鉴国外行政公开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立法情况和法律体系,制定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政务公开法。
  3.培育社会信任资本必须着眼于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为阻断谣言传播、促进社会认同培育组织载体。构建“社团式”的社会资本有利于一个组织化社会的建立,并由此使普通民众能够凭借组织优势和拥有的物质、人际关系等资源在决策过程中取得话语权,从而增强社会认同感。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尤其在注册登记、资金筹措、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帮助,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使之能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提高其社会公信度。三是鼓励民众加入社会组织,提高民众的自组织能力与社会参与水平,增进民众与社会组织、政府三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四是加强监督,完善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树立行业信誉,避免产生“志愿失灵”,出现社会组织的活动背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
  4.培育社会信任资本必须着眼于加快协商民主的进程,为阻断谣言传播、促进社会认同构建参与规则。协商民主是公共协商过程中公民通过平等对话、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