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亟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邱霈恩 日期:2012-03-19 12:00:22
  应急预案主要是应对紧急情况的预设工作程序,是一种程式化运作的应急机制设定。这样的预案非常重要,可以在现有认识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到有效设防和有备无患。当紧急情况出现或者危机爆发时,启动应急预案是危机应对最起码的一步。
  
  但是,中外许多危机管理案例表明,应急预案并不完善到位,预案的有效性令人怀疑。危机一到,预案常常不起作用。譬如,我国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日本“3·11”大灾难,原先搞的预案基本不起作用,有等于无。在很多情况下,原来做好的应急预案都是派不上用场的,或者是用处不大的。

  事实上,应急预案的多案覆盖程度和单案完善程度都非常有限。危机的多样性总是超出现有的应急预案覆盖领域。譬如瓮安县、孟连县、陇南市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是没有预案也不可能有预案的典型事件。因为这样的危机事件是远不像可预见的自然灾害那样可以事先应对的。

  另外,即使是应对自然灾害的单个预案准备好了,也未必就能很好地用上。譬如“5·12”汶川大地震,县、市和省的地震预案几乎都不起作用。由于地震范围太大、程度太重,而既有的地方预案无法事先涵盖,即使涵盖了也无法在灾区中心得到启动。总而言之,应急预案很重要,但有效性却很低,常常显得捉襟见肘、不完全可靠。这就决定了危机应对还要靠领导者在现场的应急决策。领导者的应急决策可以弥补预案的不足,永远不可为应急预案所替代。

  (二)应急决策

  应急决策是面对紧急情况或危机爆发时所进行的一种危机决策。其最大特点是:在第一时间抓住要害、拿出对策,打破常规决策程序,确保应急决策明确聚焦、一步到位、立竿见影。

  要打破决策程序,进行变通决策,必须首先熟悉常规的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模型分七步:一是发现决策问题,二是确定决策目标,三是拟订决策方案,四是拿定决策主意(拍板),五是试点试验,六是颁布实施,七是追踪决策。按此决策程序,虽能充分保证决策的科学与民主,但要花费很长时间。在紧急情况面前,这样的决策程序是不适用的,而只有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决策,才能确保切合实情、有效地进行决策。

  由大量成功的应急决策范例可知,决策变通重在打破常规、压缩环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七步变五步,减少两步,即第五步和第七步。这是最起码的应急决策要求,只有这样做,才是基本适合或合格的。二是五步变三步,合并两步,将第二、三、四步合并为一步。这是较高要求,是应急决策增强适应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一步。三是三步变一步,合并两步,即把剩余的三步合并成一步,争取做到危机信息的输入就是危机决策的完成。这是最高水平的应急决策,是非常不容易做好的,常常要靠领导者个人的胆量、经验和智慧。

  总之,领导者要善于应对危机,关键是善于应急决策或者变通决策。为此,领导者要熟悉常规决策程序,并努力提升自己打破决策程序进行应急决策的本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应对千变万化、重叠出现的复杂危局,确保高水平、高成效地处置危机。

  四、领导者要努力加强和优化危机处置能力

  要确保整个危机应对行动切实有效、果断有力,领导者首先要顾大局、明大义,不计成本解厄难,救苦尽责用真情。这是最为有效而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