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如何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质量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丁 纯 日期:2012-02-13 11:58:38
开发干部资源。二是要建立体现有效竞争的比选机制。认真研究和分析选拔职位特点,牢牢把握职位的核心竞争要素,突出知识竞争、能力竞争、实绩竞争、民意竞争,通过适度控制选拔范围、科学确定资格条件等措施,采取干部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多种形式,动员和引导更多有强烈竞争愿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参与竞争,确保能够形成积极的、充分的、有效的竞争。三是要建立体现差额竞争的遴选机制。坚持将差额作为竞争性选拔的重要指标和核心要素,实行全程差额遴选。差额推荐环节注重公开性,把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基层干部和知情者、关联者等各方面的民意切实表达出来;差额考察环节注重客观性,看考察人选中谁的各方面表现更好,客观上谁更适合选拔职位;差额表决环节注重程序性,通过严格的程序保证选人用人讨论的充分性和决策的公正性,表决方法应采用无记名差额票决并当场公布结果。

  三、围绕“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正确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突出“考出实践能力、考准实际业绩、考清实干情况”的要求,改进和优化考试测评方法,将笔试、面试、考察有机结合,发挥不同功能,相互验证补充,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一是笔试重综合素质,体现“干什么、考什么”。为最大限度地防止“会考的不会干、能干的考不好”,要结合选拔职位特点和岗位要求“量身定制”考题,找准选拔职位对能力素质要求的关键点,采取公共知识和专业技能“1+1”测试,并根据岗位需求科学设定权重,突出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测试,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测试。二是面试重实践能力,体现“用什么、看什么”。突出面试针对性,重点测试综合分析、处理问题、工作创新等实践能力,准确把握干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水平。三是考察重德才实绩,体现“重什么、察什么”。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成长轨迹调查等考核评价办法,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注重考察干部的“德”。尤其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实干情况,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准确把握干部“干了哪些事、干得怎么样”。

  四、围绕“增强民意考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组织多层次宽维度广范围的民主推荐。针对竞争性选拔中普遍存在的“民意难集中、公认度难比较”问题,完善推荐制度、规范推荐程序、严格推荐范围、落实推荐责任,提高民主推荐的针对性和精确度。一是要组织分层民主推荐,解决“推荐指向不明”的问题。针对参加竞争性选拔的干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实际,探索包括不同职务、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多层次推荐体系,着力解决因接触、了解程度不同而影响推荐质量和效果的问题。在公开选拔中,可组织三轮民主推荐,按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科学划定每轮推荐参与范围,第一轮是干部和群众代表,包括“两代表一委员”;第二轮是市委委员;第三轮是考察人选所在单位领导、同事和下属。每轮推荐体现不同指向,第一轮重在广泛性,解决“人岗相适”问题;第二轮重在权威性,解决“好中选优”问题;第三轮重在群众性,解决“群众公认”问题。二是要推行署名推荐制度,解决“推荐质量不高”的问题。针对&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