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选拔县(市) 区政府正职的探索
2011年4月,郑州市根据所辖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状况,着眼于选优配强政府正职,超前谋划,运用业绩评价,考学、考能、考德“一评三考”竞争性方式,选拔了15名县(市)区政府正职后备干部人选(以下简称后备人选)。后备人选产生后,选派至重点项目一线历练,精选难点问题综合调研、组织推荐谈话多维考核,持续竞争,优中选强,选出7名县(市)区长考察人选,落实了重点岗位重点配备要求,鲜明倡树了注重工作实绩、综合素质、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社会反响良好。 一、主要做法 这次竞争性选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按以下三个程序进行。 1. 重点项目一线历练。一是合理定岗。历练岗位从省、市重点项目中选择,突出市委中心工作需要,突出急、难、险、重任务。市委下发文件,免去15名后备人选原任职务,明确不再参与2011年6月进行的县(市)区党委换届。二是任职承诺。历练时间为半年。由市委组织部制定历练岗位责任说明书,选派的后备干部根据岗位要求,作出任职承诺,对历练目标、履行职责、勤政廉政等作出具体承诺。三是持续考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召开重点项目工作例会,听取后备人选工作汇报,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市委组织部加强平时考察,县区干部处每月派出干部与项目团队成员谈心谈话,同步跟踪后备人选在加快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发挥作用等情况。 2. 难点问题综合调研。一是精选调研题目。根据县(市)区政府正职岗位要求,结合市委当前工作难点,确定10个调研题目。二是周密组织调研。综合调研时间为1个月,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调研时间、内容、方式、参与单位等作出明确规定。对信访调研、联审联批日例会等调研项目,抽签决定调研内容和主持次序。三是即时撰写报告。每次调研都要求形成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后,后备人选在市委组织部指定地点独立完成报告。市委组织部组织专家统一匿名评审,按照质量高低排出名次。 3. 推荐谈话多维考核。一是分层推荐。召开由市党政班子领导成员、县(市)区一把手、市委督查室、绩效考核办主任等参加的领导干部会议。市委组织部提前分发后备人选的历练小结和综合调研排名情况,后备人选逐一作施政演讲。随后进行民主推荐,推荐分4个层次进行。首先是集体推荐。参会人员推荐5名县(市)区政府正职人选、5名市直单位一把手人选。其次是个人自荐。后备人选分别填写2个最能发挥优势的县(市)区和2个不宜安排的县(市)区,从市委提供的17个市直部门中填写3个自己认为最有优势的部门。再次是县(市)区委书记署名推荐。每名县(市)区委书记署名推荐适宜与自己配班子的1—3名后备人选。最后是市级领导定向推荐。参会的市级领导干部对后备人选进行定岗推荐。二是专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抽调人员组成3个考核组,深入历练项目,回访第一现场,对后备人选历练期间个人表现、项目进展,组织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的应变能力,干部群众认可度,廉洁自律等进行考核,与平时考察相印证,形成个性化考核材料。三是深入谈话。由市纪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长等3名市委常委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副职组成考核谈话小组,分别与市级领导干部,县(市)区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