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需要把握的问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四川广安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日期:2011-11-23 11:03:05
近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在竞争性选拔政策制定、制度规范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深入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尤其要注意把握以下五个问题。
一、试点探索与常态推进的问题。竞争性选拔干部,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鲜明导向,这一导向和机制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值得常态推行。问卷显示,79.69%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应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但同时,座谈中不少人也认为,当前常态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有“四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认为竞争性选拔较常规选拔费时耗力,流程复杂,担心削弱了用人主导权,不愿意将本单位的重要职位拿出来竞争;部分干部对竞争性选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存疑,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范围周期不明确。“哪些职位适合拿出来选”、“每次拿多少出来选”、“多久选一次”等均缺乏制度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问卷结果看,60.66%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性选拔工作忽冷忽热、操作随意性大”。三是选拔方式不完善。普遍反映目前竞争性选拔的方式主要是统筹公选和竞争上岗,其他方面探索较少,难以适应各种职位开展竞争性选拔的需要。问卷中,50.3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不断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方法”。四是制度机制不健全。比如,竞争性选拔的考试测评机制、考官资格认证机制、结果综合分析运用机制等,都还跟不上竞争性选拔步伐。这“四不”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竞争性选拔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扩大民主与党管干部的问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突出特点是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群众参与度高,这在本质上与党管干部原则是相一致的,但实际操作中如何在扩大民主的同时充分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往往较难把握。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两个不明确:一是管什么不明确。一些地方还没有从传统党管干部方式中走出来,没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原则、管方向、管标准、管程序上,缺乏对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党管干部原则的正确认识,甚至一味强调对事实性结果的控制,不愿或不敢将竞争推向公开化和最大化。二是怎么管不明确。由于缺乏具体的、统一的操作规范,部分地方在扩大民主和党管干部中迷失,不知道到底该怎样管,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出现党管干部缺位、失位。两种现状可能直接导致两种后果:一是管得过细,使竞争流于形式。由于党管干部管得过宽、过严,选拔过程完全不能体现民主公开,导致竞争性选拔成了搞形式、走过场,与竞争择优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就失去了竞争的意义。二是放任自流,简单以考取人。认为民主就是撒手不管,按照流程照本宣科,简单地以考取人、以分取人,往往出现选出来的干部用不上、干不好、动不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却选不出组织满意的干部的现象。党管干部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如何在竞争性选拔中较好地把握和体现这一原则,是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竞争择优与鲜明导向的问题。开展竞争性选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