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以“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1-11-23 10:46:45
首相虽然威风,但其竞选离不开资本家,其出访也得带上大批资本家,人人都得想方设法赢得资本家的青睐、雇佣、投资,赚大钱既是成功人士的唯一要务,也是成功人士的唯一标准。久而久之,发展经济成了举国第一要务,各级政府的领导权位也日益从职业政治家之手流向财经专家,财经专家参政、从政、主政的现象日益普遍。
  显然,无论是“官本位”社会,还是“金本位”社会,两者都是“褊狭性社会”;无论是权能至上,还是“财能”至上,两者均属畸形化了的选贤任能,皆因人才标准褊狭化而导致人才配置严重失当,乃至于即使辅之以程序正义,也会因先行背离实质正义而导致社会对抗。
  换言之,公平竞争有两类。一类是人才标准单一片面但人才选拔严格公正的竞争,也即符合程序正义的“褊狭性竞争”,其弊端在于人才标准本身就缺乏公平性。另一类是人才标准全面、客观、公平,兼顾人才选拔程序公平(程序正义)和人才标准公平(实质正义)的“包容性竞争”。在数十亿世人之间,无论是先天体格、禀赋、气质,还是后天环境、机缘、勤奋,都有巨大差异,因此,即便是起点公平、符合程序正义的竞争,也很容易引发分化、冲突、对抗。比如,在1978年改革开放起步之际,中国人大致站在同一起跑线,而如今已经分化得不可同日而语了。更何况,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标准,财经家有财经家的标准,军事家有军事家的标准,学问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亦各有其标准,岂能皆以财富多寡为成功人士的标准?
  所以,只有先行建立“包容性竞争机制”,才能彻底解决上述三大虚假对立,建立真正以能力为本位、既充满竞争活力又和谐公正、兼顾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全面小康社会。虽然历史不能苛求完美,但由“褊狭性竞争”循序渐进至“包容性竞争”,既是现当代世界史的内在发展逻辑使然,也是中国现当代史的内在发展逻辑使然。
  正如达尔文所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固然会有风险,但是,抵制竞争更危险!越是不参与竞争,越是没有竞争力,越容易惨遭淘汰!进而言之,竞争机制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褊狭性竞争”只能催生片面发展的“褊狭性社会”,唯有兼顾多元才能的“包容性竞争”,才会促成全面小康的包容性社会。为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应尽早变“褊狭性竞争机制”为“包容性竞争机制”,变不可持续的“褊狭性发展”为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副教授、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sina.com 
  电  话:0371-63926295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