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以“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1-11-23 10:46:45
中国诸多不和谐的根源,绝非“贫富不均”四字了得,而是“财能本位”的“褊狭性竞争机制”!当前中国诸多问题之症结,并不是财富分配不公,而是人才标准不公、人才配置失当,后者导致人才恶性竞争与人才资源严重浪费! 因此,当务之急是以“包容性竞争机制”取代“褊狭性竞争机制”。 所谓“褊狭性竞争机制”,就是人才标准极其单一片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竞争机制,它既导致了大量人才的畸形化,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畸形化。比如,在古代,能为帝王所用、科考当官者,才是一流人才,举国盛行权力崇拜和媚上之风。在今天,只有赚大钱、当大款者,才是一流人才,举国流行金钱崇拜和媚俗之风。“包容性竞争机制”,就是人才标准全面、各尽其才、良性互补的竞争机制,它力求避免同而不和、千人一面式的恶性竞争,催生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良性竞争,推动人才队伍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为例,随着金融致富取代实业致富而成为主流,创造财富之能日益畸变为投机敛财之能,“财能”本身也已经发生了严重异化,善于投机炒作、巧取豪夺的金融大鳄,成了全球经济乱象之总根源。如此一来,制造业、矿业、地产业等产业中的广大劳工,那些亲手创造财富者,绝大多数都并不富裕,他们亲手创造了诸多经济奇迹,却很难分享到相关发展成果。相反,巴菲特、索罗斯、保尔森等各国富豪榜上的富豪们,大多数靠投机敛财发家,即便是靠实业致富发家者,后期也无不纷纷转向地产、股市、金市、期货、古董、网络等金融致富业。 因此,哪怕对于经济建设来说,“财能本位”也是极度狭隘的,它只能带来暂时的泡沫性、破坏性、透支性、两极化增长,而不能带来普遍富裕、持久繁荣、公正和谐。至于对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来说,“财能本位”更是典型的颠倒错乱,荒唐无比,后患无穷,高“财能”、低才能者窃据领导岗位,高才能、低“财能”者则日益边缘化,“只要能搞好单位福利,就能当主要领导”的现象日趋普遍。这既难免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又必然致使人才配置失当,既影响政局、撕裂社会,又亵渎文化、毁坏生态,经济虽然搞上去了,但往往以牺牲其他建设为代价。可见,只要“财能本位、财子至上”不变,纵使逐步完善财富分配体制,也难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众所周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它绝不是以经济为本位、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而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绝不只是片面地、永久地搞经济建设,而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全面建设。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建设固然依然重要,但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这五大建设虽然有轻、重、缓、急之别,但不可以兴此废彼、重此轻彼;其间虽然有内在关联,但不可以彼此代替、顾此失彼。正如党中央在2011年“两会”期间再三强调的,民生既是重大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政治命题,也是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大课题。所以,必须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一政治高度出发,重新看待民生、关注民生、发展民生。 问题在于,人无全人,才无全才。即便是极少数百科全书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