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转型与省委书记任职资历和职业模式变迁研究
人标准的确立,1982年以后革命的一代迅速退出省委书记职位,新任省委书记知识化的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二)执政理念:从增长优先到科学发展 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追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战略成为领导者的共识,经济增长成为发展战略的核心,经济增长率成为实际上的最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新任省委书记的任职资历结构和职业模式中的技术背景不断提升,直到1992—1997年新任省委书记中一半的主要职业类型为企业。1997年10月的十五大,尽管依旧强调经济增长,并且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战略”,但是,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 2003年以后,国家战略出现重大转型。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加强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高领导者——省委书记不仅要有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要有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新任省委书记中长期在党委部门以及群众部门工作的领导者比例上升。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哲学,转向“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GDP崇拜,进而转到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思想,决定了省委书记的任职资历结构和职业模式出现由政治官僚转向技术官僚,又由技术官僚转向新一代的政治官僚(社会管理型)的转型过程。 (三)执政能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市场化的改革要求分散决策,发挥地方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所以中央与地方分权就成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合理需求。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和国家能力建设,又要求加强中央权威。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组织中的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中央下放权力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困境。这就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了“分权—集权—再分权—再集权”的循环。所以,省委书记作为中央调整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枢纽,其任职资历结构和职业模式中的中央经历和地方经历的对比关系,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所以,本文对省委书记任职资历结构和职业模式的主成分研究分析得出的三个主要成分,即革命—教育资历结构、政治—技术资历结构及中央—地方资历结构,这三个任职资历结构共同构成了衡量省委书记职业模式的分析框架。总体而言,1977年以来,中国省委书记任职资历结构和职业模式的变化趋势是:第一,省委书记知识化程度不断提高,在1992—1997年以及2002—2007年两个时期分别迈上两个新的台阶。革命的一代于1982—1987年几乎全部退出省委书记职位。这一结构变迁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内容以及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相关。第二,省委书记的政治资历先降低后上升,技术资历先上升后下降。这意味着,省委书记并非全部转型为技术官僚,也没有完全停留在政治官僚上,省委书记群体本身是一个混合体,从个体上看,他们极可能是技术官僚,也可能是政治官僚,但是从群体上看,其结构则会发生变迁。省委书记的任职资历结构和职业模式的政治取向—技术取向结构的变迁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战略演变相关。第三,在中央—地方结构维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