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沉默”现象剖析及其遏制途径
理上往往片面地把党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漠视党员在党内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三是在党内民主制度上党员权利虚置。如党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现行的基本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民主权利虚置的问题,导致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活动中,很多党员往往只是进行“打钩画叉”或“举举手”之类的浅层次参与;又如在党的决策上,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只强调无条件贯彻执行党的决策的义务,而忽视党员以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党的决策的权利,有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无视党员的这种权利,奉行“我说你听”、“我决定你执行”的习惯模式。四是在党内监督制度上缺乏应有的基础。由于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现行的党内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严重忽视了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与发挥。一方面,现行党内监督制度没有为保障和发挥党员监督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存在以上级监督为主的体制性缺陷,来自党员主体的监督对权力受托者几乎不起作用。
二、破除党内“沉默”现象,营造平等讨论环境 一个不能讲真话、讲心里话的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党内生活更是如此。如果党员在党内生活中连真话都不能讲、不敢讲、不愿讲和不会讲,始终保持“沉默”,则党员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形同虚设。因此,要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 (一)肃清封建残余思想。从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及党内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影响:消除“家长制”思想,强化集体领导的思想;消除“皇权至上”观念,强化领导人必须接受党员监督的思想;破除为民作主的思想,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破除特权思想,强化党员的平等意识;改变人治的传统观念,确立依法治党的思想。通过对封建思想的清除,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民主观。要营造党内政治生活中浓厚的民主氛围。要开展健康的党内生活,调动党员主体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培育党员的民主观念,促使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理直气壮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克服和改变习惯于领导说了算、一切由上级决定、不珍惜自己的权利、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权利授予少数人行使的思维定式,为破除党内“沉默”现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环境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增强党员主人翁责任感。党员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直接决定着党内不同意见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破除党内“沉默”,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关键是增强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积极提倡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遵循和维护《党章》,不断强化党内民主意识。努力促进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和谐,不搞“你好我好”的虚假和谐。既要坚决反对“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主义”,又要反对借机整人、动辄“上纲上线”的极端做法,营造一种鼓励批评、欢迎监督、闻过即改的民主发言讨论氛围。每个党员都要以对党的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党和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如实地向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