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党内“沉默”现象剖析及其遏制途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诸晓光 日期:2011-05-09 17:49:22
一部分党员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缺乏自主、自立、自强、自为的奋斗意识,缺乏个人权利、个人意志、个人人格、个人地位的现代民主意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独立人格。一些党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民主权利漠不关心,缺乏参与党内事务和民主生活的积极性;一些党员即使参与了也不认真、不发言、不表态,在主观上放弃了自己的正当权利;一些党员对于一些单位、部门或领导干部忽视、无视甚至侵害党员权利的现象,或者漠然置之、无动于衷,或者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在这种状态下,一些党员很难以党的建设事业为己任来直面现实和思考问题,缺乏讲真话、讲不同意见以及踊跃表达个人意志的强烈内心冲动和人格精神。二是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民主修养还不够精深。这是造成党内“沉默”现象的一个直接而现实的原因。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从来没有真正确立党员是主体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只有领导干部才是党的主体,而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的对象,因此,常常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普通党员,有的甚至把党内上下级同志之间的平等关系搞成君臣父子关系、人身依附关系。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重大决策的出台、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搞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员领导干部一旦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了或热衷于“家长制”、“一言堂”的风气,就必然会将党员的不同意见当做“杂音”,从而本能地厌烦、排斥甚至加以打击。

  (三)囿于党员对自身利益得失问题的考虑。毋庸讳言,每一个党员都是特定的利益主体,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都有着自身要争取和维护的现实利益,因此,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决定自身行为,往往是大多数人所持有的态度。当前,许多单位和部门在党员干部任用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把手大权独揽的现象,班子其他成员和管辖范围内的党员干部,其仕途、命运几乎都掌握在一把手手里,结果大家都得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否则就可能毁掉自己的前程。在这样的环境里,吐真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党员,往往得不到重用;沉默寡言、顺着领导的“竿子”爬甚至吹牛拍马的人,反而官运亨通。这充分说明,当在党内讲真话、讲心里话和讲不同意见所付出的代价很高,而在党内不讲话或讲假话的成本很低、收益很高时,大多数人会作出于己有利的选择。这固然具有功利的色彩,与党性原则相悖,但它客观上却是许多党员在现实的党内生活中所屈从的价值取向。因此,对自身利益得失问题的考虑,明显削弱了许多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和讲不同意见的勇气和责任心。

  (四)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民主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但从实践来看,党内民主发展不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党员权利保障不够。一是在党的领导制度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了“家长制”作风在党内滋生。二是在党的组织制度上片面强调“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这一点作为党的组织原则是完全必要的,但多年来,党内生活中却形成了这样一种制度氛围,即党员个人必须绝对服从领导,以至于“无条件服从”成为一些党的组织以及党员个人的惯性做法。因而,部分党的组织在党内管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