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思考
为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树立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等发挥独特作用。
(八)促进和谐作用。随着民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也日趋强烈。社会组织来源于公众,是不同群体实现自己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社会组织能够为人民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有序扩大政治参与提供渠道和平台。同时,也有利于缓和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强社会管理薄弱区域的整治力度,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广泛深入调研,科学制定规划。要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翔实数据,摸清各类组织的性质特点、成员构成、分布状况、隶属关系、活动内容,特别是开展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现阶段的实情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出发,进一步理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路,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试点,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二)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创新管理。要探索改进双重管理体制,寓管理于发展之中,促进管理体制逐步由重入口登记向准入和日常管理并重转变,由重行政控制向依法发展方向转变,解决登记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衔接问题。要加紧修订和出台社会组织管理条例,强化行政执法工作,健全执法查处的主体、程序、监督、处罚等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增加执法力量。要对已有的各种管理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管理条款,及时撤销重复的条例,减少管理环节,防止政出多门,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要加大基层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构建社会组织监管服务信息网络,实现社会组织的信息联网、信息共享。 (三)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提高自身能力。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者进入各类社会组织,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素质。要健全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工资、保险、福利等政策,解决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要建立社会组织财税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等培育措施,促进社会组织建设。同时,要选择部分特色鲜明、党建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重点研究、重点指导、重点培育,努力打造本地区、本行业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搭建有效平台,创造发展空间。要围绕“务实、灵活、高效”,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拓展党组织作用发挥平台,帮助社会组织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其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党组织,要围绕提升发展水平、提供诚信服务这个重点,不断深化争做诚信模范等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在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