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董励华 日期:2011-04-12 16:13:31
略型思想家,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智库”。

  (四)扶贫济困作用。由于特殊国情,我国的扶贫济困活动存在范围广、涉及人员多、专业人员缺少、慈善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且情况复杂,单纯的行政体制不能完全覆盖弱势群体,通过党组织的倡议、组织、动员、协调,可以把广大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不断扩大救助覆盖面,增加扶助种类,丰富扶贫方式,提高慈善透明度,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缓解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包容性发展。
  
  (五)社情民意作用。随着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不断出现,它们的利益诉求必然要在政治生活中进行表达并期望得以实现。分散的、个体的利益诉求往往因为声音过于弱小而被湮没,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演变成反社会的力量。只有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一定的程序表达,才能纳入决策视野、进入决策程序。社会组织作为各类人群的集聚点、各种思想的交会处、各种信息的传播站,也是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场所。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可以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广泛了解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民调方式,收集整理汇总,通过人大、政协、媒体等各种渠道为执政党、参政党建言献策。这样,社会各界各阶层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就可以转化为一种有组织的声音,从而避免社会意见过于零乱、分散,不易为党和政府所了解、掌握,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又可以使党和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界各群体的愿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使所制定出来的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保证决策的效率和可执行性。

  (六)民主政治作用。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社会组织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公民意识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民主的过程。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要求与这个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各级党组织应该以社会组织的天然民主机制为基础,以实现党的民主建设为目标,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符合国情的基层民主选举有效形式,调动广大公民参与推进民主政治的热情,推动基层民主在有序可控的前提下,向纵深迈进,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引导人民参政议政。

  (七)社会建设作用。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要发挥政治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吸纳他们的力量和资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不断变化的需求还很不适应,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仅需要强化政府责任和财政投入,而且需要有大量的社会工作者,协助政府承担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建设工作,提升整个国家社会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这更迫切要求各类党组织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共同推进社会建设。同时,通过社会组织引导国内各类群体对国际关系的认知,在加强与世界各国非政府组织联系的同时,积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