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
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美国没有封建历史,美国政党是体制内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从属于国家,而中国封建历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美国是两党制,中国是多党合作制;美国是选举制社会,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还是选拔型社会。当然,中国在一步步走向中国式现代民主。
第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国民。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力度与国民的素养及承受度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超越了国民素养水平或超过了民众的心理承受度,改革很难成功。中国封建历史久远,而充斥于封建社会的主要还是专制思想。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始深入民心,但封建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不然就不会有袁世凯复辟帝制。从清王朝灭亡至今已经100年了,但中国真正安定下来从事民主政治建设,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由于起步晚,我们的民主政治生活还相对落后,我们的国民素养还有待提升。应当承认,目前中国人的素养状况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与心理承受度方面考量,很多素养还是不具备的。比如,我们要推进普选,但是民众目前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与政治修养是否有利于推进普选呢?举个例子说,我们要完善反映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真正实现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真正投入到政治选举中去,特别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一定要投入到政治选举中来,但是,实际上能否做到呢?目前很多农民是在城市做工的,我们的人大代表一般都是按地域选举,而中国的户籍制度又没有解决农民在城市的身份问题,所以当选举人大代表时要让这些在城市务工的农民返乡,他们乐意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吗?再比如,我们某一单位选举产生某一职位的领导,让本单位群众参与选举或民意调研,如果单位主要领导表明内定了某个人选,是否有人敢站出来说不,是否有人仍然按自己的意志选举呢?如果国民中很大部分没有选举意识,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又怎么能过高地期待我们的政治体制变革呢? 实际上,我们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向来十分关注。党的十四大指出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五大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六大强调“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指出“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正是持续不断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使得我们的政治文明不断进步。总结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强调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当看到,这种提法既考虑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考虑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确实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意见。 责任编辑 君 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