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社会转型期公共权力配置短缺的经济机制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家强 闵克勤 日期:2011-01-13 11:00:12
力利益市场化倾向,官员腐败的收益越大,他们腐败的概率也就越大。无论是对权力的需求所进行的寻租活动还是上一级官员腐败,都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二是从人力资源的利用层面来看,供需缺口越大,竞争成本越高,这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大量的竞争失败者,他们为竞争而付出的努力最终成为无效劳动。竞争结束后,由于竞争的失败,他们在社会上不能及时地找到自己的岗位。由于这一大批人没有在社会生产中各尽其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从而造成了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供需缺口越大,对竞争者素质要求越高,而这部分竞争失败者的失败,更是对社会人才的浪费。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减少这种人力物力的浪费,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使供需缺口减小。通过相对分权,减少供需之间的缺口,达到降低权力竞争成本、更有效地配置公共权力的目的。

  三、还权于民:我国社会转型期公共权力配置的优化路径选择

  公共权力,就其功能来说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其本质是公众意志的反映,是维护公共权益的工具。因此,其运行法则理应遵从在耗费资源一定的前提下,为整个社会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权力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权力交易市场的产生却最终将以“权力消费”、“以权谋私”为代表的公共权力异化从理论带到了现实。这种异化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对社会资源来说是一种内耗,造成了公共权力运行效率的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变革现行的权力运行观念,铲除权力交易的客观现实土壤。所谓还权于民,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使得本来就属于公众的权力重新回到公众中去,其本质是促进公共权力社会化和权力主体多元化。
  
  (一)树立正确的还权理念。还权于民首先要求政府还权。还权必须树立正确的还权理念。还权既非公共权力的平均分配,也非公共权力所辖资源的按需分配,而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按照一定的组织机制和原则,将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向企业、公众个人以及非政府性社会组织或自愿者组织转移并进行相应的资源筹集与配置的活动。它强调公共事务在各种非政府的公共机构、民间自治组织机构等社会正式和非正式组织中完成,发挥私人部门和公民的参与功能。旨在通过公共权力的服务主体由政府单一化向社会多样化转变,降低官员腐败的预期收益,改变腐败的成本—收益关系,进而改变公共权力的供需现状,缓解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短缺现象,最终达到提高公共权力配置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理顺政府的治权机制。政治学家萨拜因说过:“当人们处于从恶能得到好处的制度下时,要劝人从善是徒劳的。”因此,还权于民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政府治权机制。为此,要认真总结社会转型期公共权力运行的实然机制,研究公共权力短缺的经济学原理,认清其运行短缺的内在本质,挖掘出导致其运行短缺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从机制上入手,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管理的立法建设,增加公众、法律在干部任命、晋升机制中的影响权重;改变领导权力过分集中的公共权力分配结构,减少由权力带来的预期收益;健全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惩罚体系,提高领导职务犯罪的风险与成本;增加对退休干部的社会保障待遇,以形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