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警惕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军洋 杨书房 日期:2010-12-01 14:02:47
,那将是不择手段地追逐一切可以追逐的利益,尤其是掌控农村资源分配权力的农村政治权力,说到底仍然是竞逐村党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问题。近年来,各地“两委”选举中不断出现的暴力事件和派性组织拉票事件,突出反映了派性组织对于占据农村正式组织的高度积极性,因为占据正式的组织职位就意味着派性组织得以披上合法的外衣,派性利益也得以“合法化”为党组织意志,这样派性组织便可以以党组织的名义来谋求自身更多的狭隘甚至是非法利益。客观上而言,这种党组织意志的被同化实质上也就是基层党组织的派性化。由于派性组织目标的狭隘性甚至是非法性特点,基层党组织派性化有着比家族化、地方化和边缘化更为可怕的后果,它所造成的将不仅仅是党组织功能虚化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它将严重恶化党组织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的四种表现(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中,前两种是由于农村的制度变迁引起的——村民自治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党组织的边缘化以及村支书的党内民主推选促成了党组织的地方化,也就是说体制因素造成了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和地方化,所以对于这一类虚化现象的治理更宜于从体制上着手,加强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和党内民主推选的制度对接应成为治理此类虚化现象的重要议题。后两种显然是体制外因素所造成的,家族现象和派性现象在农村自古有之,已经是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自然现象并成为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决策者在研究基层党组织问题时始终有着超脱于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之外神圣化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倾向,即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视为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外物,殊不知在农村中权力及其合法性最为根本的来源是农村自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而不是党内科层组织,忽视了这一点就必然使得基层党组织因无法获得真正的合法性而被农村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因素所侵蚀、同化甚至是控制并使得自身趋于空壳化,即功能虚化。所以,对于此类虚化现象的治理最为关键的不是如何去“控制”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农村自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对接的问题,如何将党组织权威的合法性真正建构在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之上的问题。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使得基层党组织以主体地位吸纳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来建构自身稳定的领导权威而有效避免自身的功能虚化。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研究”(项目批准号:08&ZD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王 惠 
E-mail:ldkxwh@163.com  
电  话:0371 - 63910574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