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透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沈小平 日期:2010-07-29 11:07:49
方党组织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领导干部疏于管理有关。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主要是出于“官运”或“钱运”的考虑。

  领导干部“小圈子”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产物。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经济形态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就是这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写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封建经济关系虽然不复存在,但人身依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残存着。权力追求者从个人私利出发,把正常的工作关系变为互相勾结、互傍互依、互相利用的关系,下级对上级一忠二顺,上级对下级一亲二信,相互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小圈子”。

  领导干部“小圈子”是市场经济趋利性生出的“怪胎”。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感情为掩护,追逐私利、互相利用。他们并不是因为性格或爱好相近而走到一起的,而是某种共同利益把他们联结成了一个“小圈子”。有的认“大款”做“小兄弟”,眼馋的是人家的“钱袋子”;有的认下属做“小兄弟”,琢磨的是给自己找后路;有的认黑恶势力做“小兄弟”,追求的是为所欲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腐败案中的行贿主角周雪华,曾用“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为鱼,我则钓者”的打油诗来形容他与胡长清之间所谓的“朋友”关系。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作为高级领导干部,碍于名声,凡不宜自己出面的事,“小圈子”里的“小兄弟”们都心领神会,替他“摆平”,而作为回报,陈良宇对这些“小兄弟”们自然也是加倍关照。

  领导干部“小圈子”的形成,是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结果。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出现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认为无碍大局,甚至出了事还包着、护着。有的认为,领导干部需要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广泛接触社会各界成员,与“大款”走得近一点,与企业家、大老板称兄道弟,没有什么大不了;有的认为,领导干部结交朋友,搞战友会、同乡会、同学会,是中国的社会特色,也是个人的私事,组织上不好干预。正因为管理、教育不到位,少数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党的规定和党的纪律,沾染上了社会上的陈规陋习和庸俗作风。

  三、领导干部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

  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不但对干部队伍有腐化作用,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恶劣影响。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小圈子”盛行,领导干部行使公共权力就会出现偏差,党性原则就会让位于哥们儿义气,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就会被践踏,选人用人就谈不上公平公正,结果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则乌烟瘴气。

  首先,领导干部搞“小圈子”助长权钱交易。事实表明,“小圈子”的本质就是利益联盟,其核心成员大多是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甚至是地方党政一把手。结“圈”之人心态各异,但目的无非是为了从“小圈子”里获得好处,达到利益共享。从现实暴露出的许多案例可以看出,搞“小圈子”的人,轻者是非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