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天花板”现象看干部任用制度创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建章 日期:2010-04-30 11:42:06
用人的公信度。正如“用错一个人,凉了一片心”一样,用对一个人,也能带动一批人。四要建立干部雇佣制度。国家是董事长,纳税人是股东,董事长和股东可以雇佣官员在特定时间段内治理社会,超出这个时间段,官也就不再是官,而是庶民了。五要建立官员退出机制。要严格执行干部辞退等制度,疏通“出口”,取消一官定终身,及时淘汰“老弱病残”,让新、优、能者上,形成正常更替,有升有降,有上有让,对懒政、懈怠、无为、消极者及时清退。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配备梯次结构,打破“唯年龄论”的认识误区

  干部晋升的“天花板”有很多块,而年龄这块最敏感,我们之所以把年龄视做“天花板”,是因为年龄的“天花板”确实存在。遭遇年龄这块“天花板”的县处级干部最多,因为县处级领导干部入党时间都比较长,绝大多数是从基层工作干起,经过多年多个岗位的长期磨砺,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地成长起来的;任县处级职务的时间也都比较长,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群众基础广泛,享有较高的威望;成长周期相对较长,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时的年龄较大。“30岁当官、40岁靠边、50岁闲差”的做法,挫伤了一部分干事、谋事的干部的积极性。

  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特点使“天花板”干部的产生和出现成为必然。有些地方将年龄这道“杠杠”约定俗成为“规定”、“惯例”,甚至以中央“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精神为由,实行“一刀切”,导致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正是这些政策,促使遭遇“天花板”的干部在45至55岁这一年龄段上扎堆。在这一年龄段的人,应该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既有丰富的经验,又年富力强,遭遇“天花板”不能不说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年龄只是干部提拔晋升的一个条件,但绝对不能用年龄来“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很好的优秀干部,只是因为过了所谓的年龄“杠杠”而得不到提拔重用,这是在干部人事制度的认识和执行上出了偏差的表现。从干部管理的角度来说,年轻干部有年轻干部的优势,上了一定年纪的干部经验丰富,也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强项。因此,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保持各级领导班子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年龄结构,防止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应尽快改变对乡镇干部、县级干部用45岁、50岁的年龄“杠杠”一刀切下来的做法。推行干部选任阳光化,增加透明度,确保有真才实学、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能够突破“天花板”,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多留在干部队伍3至5年,让想干事、谋大事的人有甜头、有盼头、有奔头,这是党的福气、人民的福祉。

  三、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提升干部“天花板”高度

  “天花板”干部在基层居多,从这类干部的分布来看,大多集中在45至55岁。这类干部正处于老干部和年轻干部之间的过渡阶段,既承担着领导和参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任务,也承担着引导和带动年轻干部的任务。他们的言行,不仅对当地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年轻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基层的“天花板”干部数量多了,不仅将使基层工作有效开展面临&ldq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