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7月下期

区块链视角下单位负面网络舆情的应对之方/黄可歆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可歆 日期:2021-08-30 11:58:54

   【摘  要】单位负面网络舆情的生成和传播在信息技术的搭载下必然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催生信息茧房,诱发群体极化,导致信任危机,形成治理困境。区块链技术为应对单位负面网络舆情提供技术支撑,能够有效缓解单位消极舆情、应对单位虚假舆情、处理单位干扰舆情。区块链视角下应对单位负面网络舆情,应构建单位去中心化协同参与模式、加密算法信息溯源流程、分布式数据共享机制,不断提升转型期单位舆情治理能力。

  【关 键 词】区块链技术;负面网络舆情;领导者;治理困境
  【作者简介】黄可歆(1997— ),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治理、电子政务。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CYS20365);重庆市教委第六批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公共管理学”(项目编号:118)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14-0100-03

 

  一、单位负面网络舆情的治理困境

  单位负面网络舆情自生成、传播至发酵不是一个封闭而独立的过程,个人或群体、单位领导或员工、单位内部或外部情绪的发展变化都会对单位负面网络舆情的发展形成强烈冲击,影响单位治理效能。其中,以个人偏向、虚假言论、非对称信息为代表的影响因素,可能在单位负面网络舆情治理中催生信息茧房、诱发群体极化、导致信任危机等,形成单位治理困境。
  (一)个人偏向催生信息茧房
  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意指公众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以个人偏好为主,选择性地长期接收某一方面的信息,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信息进行主动忽视和过滤。在网络化背景下,公众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增强了信息获取能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又进一步推进了公众筛选信息的水平。传统媒体普遍化、同质化信息分发的功能不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公众个性化、异质化诉求的表达。大量、集中、快速获取个人偏好信息的实现,在节约信息筛选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信息茧房形成的可能。面对单位负面网络舆情,公众和单位成员作为独立个体而具有个人偏向性。单位媒体的强势形象、网络舆情传播中的人云亦云、上下级阵营中的沟通障碍以及感性情感中的对立刺激等,通常让单位和单位中的个体陷入被质疑与质疑的对立境地。公众选择性接收愿意接收的信息,进而选择性相信愿意相信的“事实”。沟通渠道的不畅滋生了单位负面网络舆情治理中无数个信息茧房的产生,让单位负面网络舆情治理陷入了被动。
  (二)虚假言论诱发群体极化
  互联网时代为人人自由发声提供了可能,受限较小的自由发声带给了发声者极大的自我意识表达体验,个人情绪宣泄的快感也容易让发声变成“发难”,夸大的言论和个性化的观点吸引了大批认同者和追随者,事件的真实面貌却似乎不构成舆论的核心。网络化背景为虚假言论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当所谓的“意见领袖”带着具有煽动性的“真实信息”出现在群体中,公众会在群体压力下加强对于虚假言论的认同,并极力抵制“群体共识&rdq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