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非理性视角下“共建共治积分银行”模式研究——基于S市F街道的考察/刘长江 谢义帅 刘柯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长江 谢义帅 刘柯红    日期:2021-04-01 16:28:35

   【摘  要】“共建共治积分银行”是一种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其实质是用经济理性因素促进道德理性发展。从非理性的视角考察“共建共治积分银行”,主要是指承认社区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以及社区工作者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困境。从S市F街道“共建共治积分银行”的运作情况来看,其为社区注入了新鲜活力,培养了居民的互助公益行为和参与社区治理的习惯,培育了社区自组织和社区骨干,但也面临着运营体系不完善、服务延续性较弱、积分评价不系统等困境。未来,“共建共治积分银行”模式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完善“共建共治积分银行”体制,优化社区居民体验;整合积分服务资源,搭建多元共治体系;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壮大社区共治力量。

  【关 键 词】社区治理;“共建共治积分银行”;非理性因素;基层政府;多元共治
  【作者简介】刘长江(1973— ),男,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人力资源、社区管理;谢义帅(1995— ),男,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刘柯红(1996— ),女,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二孩政策下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发展研究”(课题编号:SWFZ16-W-0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走向精细化:城乡社区微治理的思路窠臼和进路探究”(项目编号:CXCY2018116)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4-0052-04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本文考察的对象是2019年S市F街道正式创建的新型社区公益慈善组织——“共建共治积分银行”(以下简称为“积分银行”)。它既有克服理性思维框架下社区组织局限性的部分,也有源于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它可能片面,但决非无益。

  一、视角延革: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新分析框架
  (一)非理性因素的限定
  基于对“社区”这一基本治理单位的认识,对其非理性因素做出以下解释:首先,社区居民不仅受到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共同作用,还受到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和个人生活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社区建设机制下,经过长时间熏陶才可能规制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其次,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具有无序、隐蔽等特点,社区组织为配合社区解决问题,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居民积极走向预期轨道,唤起居民心底潜藏的道德天性。当然,这是较难操作的。再次,由于不同个体心理接纳容量的差异,社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事务,并不都能转化为居民道德品质发展的内驱力,须通过外在物质力量来规范居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预测,即营造一种相互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社会道德实践提供正确方向。
  (二)“积分银行”蕴含的非理性因素
  理性的研究多把社区组织定位成社区治理的一种工具或手段,注重对社区组织的科学性、专业化、非人性化建设,而非理性的研究则将人的情感因素引入到社区治理领域中,注重调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