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月下期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政府信任的挑战与调适/殷 歌 刘春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殷 歌 刘春丽 日期:2021-03-01 10:43:02
  【摘  要】工业化进程促使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传播而逐渐扩大,给公共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我国社会价值观也正逐步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并呈现出不平衡性、代际性和持续性的发展状态。政府信任在宏观上受到公民价值转变、意识觉醒和个体理性的冲击,人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多且严苛,政府信任流失的状况已初现端倪。在此背景下,政府应该适时调整依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政府信任的方式,通过整合公共价值、优化参与机制、关注社会的均衡公平发展来提升社会凝聚力,推动网络时代政府信任的提升。
  【关 键 词】网络时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政府信任
  【作者简介】殷歌(1995— ),女,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刘春丽(1964— ),女,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2-0118-0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非经济的需求成为优先考量的对象,后物质主义随之兴起并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已影响到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

  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后物质主义是相对于物质主义而提出的。所谓物质主义,是指人的价值需求以物质利益为主导,从而派生出其他不同的价值需求。在《静悄悄的革命──西方民众变动中的价值与政治方式》一书中,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详细论述了社会文化转型理论,并首次提出后物质主义概念。20世纪中后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和物质空前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从追求金钱优先、物欲最大化的物质主义,转变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等非物质方面的满足。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的直接动因在于:发达工业社会带来了后现代化的变迁,经济与福利制度的有效结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安全与生产力水平,引发了社会价值观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变,人们从注重财产安全和物质需求转变为注重个体需求和生活品质。
  (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的发展
  近代中国处于长期的贫困落后状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成为首要任务。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逐渐开始注重生活质量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的进步与物质的丰富,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都促进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独特成长。
  1.中国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展速度较快,而经济落后地区还处于仅能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境况,总体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虽然中国的经济体量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是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落后地区和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在生态环境、收入水平、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是导致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