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月下期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政府信任的挑战与调适/殷 歌 刘春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殷 歌 刘春丽 日期:2021-03-01 10:43:02
>  2.中国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展具有代际性。每一代人都受到不同时代的限制,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条件的影响,从而塑造出不同的价值观。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影响,价值观念的代际差异不断增大。对于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自由时代的现代青年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个人追求,明显与成长于物质匮乏、信息闭塞时期的老年群体有较大区别,并萌发出类似“佛系生活”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倾向。
  3.中国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展具有持续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面对的世界变得无限广阔,接触到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变得空前多元化,源自西方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也在其中,有形或无形地对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持续影响。
  二、网络时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政府信任的影响
  (一)政府信任的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警惕和避免“塔西佗陷阱”,因为政府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弥补这种信任缺失。目前有关政府信任的研究很多,包括制度绩效、社会文化、终身学习、理性选择、垄断话语权等,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在于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两方面。社会公平的意义较为宽泛,包含收入公平、机会公平、司法公平、公共服务资源公平等。如果权力被特定人群垄断或控制,在社会资源分配或司法等方面存在不公平,就会引发公众不满,甚至造成社会冲突。通过提高经济绩效构建政府信任,是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政府为人们提供的经济效益越多,赢得公众信任的可能性就更大。
  (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冲击传统政府信任
  2010—2014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进行的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当时中国并未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持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群比例在逐渐缩小。在有关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问题中,56.6%的调查对象认为,即使可能带来失业率上升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风险,也应将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之前,占据首要位置。在政治价值观中,调查对象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由此可见,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正逐渐对中国社会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对主要依靠发展经济、维护社会公平、垄断话语权等传统方式构建政府信任的做法形成了挑战。
  1.价值转变弱化传统信任构建力量。价值转变导致人们对金钱与物质的需求淡化,使得社会保障措施的影响力量不复以往。物质主义时期,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依靠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传统方式,有序构建着人们对政府的信任。然而,纯粹依靠满足物质欲望的发展理念与后物质主义相违背,后物质主义主张在经济发展中将重心放在实现人生意义与提高生活质量上,力求实现人本经济。人们关注的社会议题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领域,延伸为重视生态环境、妇女权利、种族歧视、同性恋解放等其他范围更广的领域。这些崭新的社会议题通常内含价值冲突,并涉及世俗伦理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面临重重现实困境。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社会诉求不仅加重了政府的工作负担,也使人们对政府的期望与要求变得更高。信任源于期望的实现与要求的满足,当现实与人们的预期在时间、方法、结果等方面产生一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