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月下期
“元治理”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治理精细化——基于湖北省荆州市S村的调查分析/赵发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发顺
日期:2021-03-01 10:10:48
【摘 要】以湖北省荆州市S村为研究范本,从“元治理”理论视角考察该村的治理精细化过程,研究发现:该村的乡村治理精细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与村级自治有机结合、双重发力,但在实践中存在治理预期与村民诉求错位情形。提升村级治理效能,需要充实、培强村干部队伍,培育村民的治理主体意识,合理赋予村级组织权力。
【关 键 词】“元治理”;治理精细化;乡村振兴;村民自治
【作者简介】赵发顺(1991— ),男,湖北省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和经济外交。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2-0016-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可以说,治理精细化已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而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探讨乡村治理精细化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治理精细化已在城市治理和一些领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乡村治理精细化,解决治理实践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概念界定
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视角来界定治理精细化,认为治理精细化是指在治理过程中运用精细化观念与原则,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精细化实践,提升治理效能,进而实现善治的治理模式。由此可知,治理精细化具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治理理念服务化。治理精细化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治理的终极价值是服务而非管控。二是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精细化以精、准、细、严为原则,摒弃“一刀切”,并落实于整个社会治理系统,进而破解治理碎片化困境。三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精细化倡导多元共治,变政府的一元治理为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在内的多元治理,构建多元协作治理的体制机制。四是治理效果高效化。治理精细化应有效回应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达到高效能、强回应的治理效果。
二、研究进展及问题提出
在后乡土社会下,乡村的封闭性已大大弱化,但不同地域、不同乡村之间的资源和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呈现出中西部贫弱农村地区“无为而治”、利益密集型村庄“强人治村”和发达地区“富人治村”三种趋势,但这三种趋势均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无为而治”使得乡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弱化,“强人治村”易出现贿选、私人垄断治理等不良后果,“富人治村”使得村庄出现寡头治理局面,极大地挑战基层民主。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关于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日益追求精准化、精细化,社会治理日益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学术界围绕乡村治理精细化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