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月下期

“元治理”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治理精细化——基于湖北省荆州市S村的调查分析/赵发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发顺    日期:2021-03-01 10:10:48
是乡村单一领域的治理精细化研究。此类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乡村环境治理、制度精细化和精准扶贫,但大部分集中在应然性层面,忽视了乡村治理精细化已逐步实践的事实。二是特殊地域的乡村治理精细化研究。此类研究主要围绕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牧区治理精细化展开,对推动治理精细化实践具有重大作用,其指出遵循原有治理体系在实践中出现些许问题,需要运用治理精细化来完善治理体系或发挥乡村其他组织的作用来提升治理效能,但对治理精细化在实践中究竟如何落实、有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妥善应对不足则少有论述。
  笔者自2018年7月驻村工作至今,积累了大量的乡村治理第一手材料,为探讨乡村治理精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此,笔者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元理论”视角出发,以湖北省荆州市S村治理精细化实践为例,试图揭示当前乡村治理精细化的现状,分析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进行探讨,以期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精细化。
  三、“元治理”视域下的乡村治理精细化考察
  “元治理”被认为是治理中的治理,是学者在对传统治理和多元治理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治理范式。“元治理”理论认为,国家(政府)应当在治理中扮演“元治理者”角色,统筹协调市场、国家、公民团体等其他治理主体,充分整合各治理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对各治理组织、制度、机制进行宏观安排,形成一种新的治理机制,从而实现对国家或社会的总体性治理。[1]“元治理”理论强调国家(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统筹其他治理资源,进而实现有效治理。目前,该理论范式已被广泛用于对基层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湖北省荆州市S村地处江汉平原,属省级贫困村,2017年整村脱贫,主导产业是稻虾综合种养、粮棉油和麦瓜棉种植。S村治理精细化的实施主要由政府推动,具有浓厚的政府主导性色彩。同时,相对于以往的治理模式,乡村治理精细化的效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需要政府的帮助和引导。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和村级自治组织的发展,已初步形成的乡村振兴促进会将对村级治理模式形成有力补充。具体分析如下。
  (一)乡村治理精细化“元治理者”——党和政府的有力推动
  党和政府的有力推动主要体现在对村级治理机制的精细化设计上,主要表现为“两化一下沉”,即村干部公职化、日常工作文牍化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村)服务群众。
  1.村干部公职化。村干部公职化主要表现为村干部分工负责,实行坐(值)班制、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在分工负责方面,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干部职责明确、分工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S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党总支副书记兼任村委会常务副主任,负责村财务、殡葬改革、烟草及便民服务;村党总支委员兼任村委会委员,负责精准扶贫、计生、妇联、纪检,并兼任监察信息员;一名村委会副主任,负责农业、水利和环境卫生等;剩余两名村委会委员,一人负责党建、民政优抚,一人协管精准扶贫、主管综治维稳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