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0月下期

党政系统中语言腐败的表现及治理之策/李 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想 日期:2020-12-04 16:00:27
 
  【摘  要】语言腐败本质上是一种隐性腐败形式,主要表现为语言失真、语言贿赂和语言暴力。造成语言腐败的原因固然有追求利益、规避风险的人性因素,也有对权力、语言和人际关系的错误观念因素。治理党政系统的语言腐败行为,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语言防腐意识,通过立法执纪完善对腐败语言的制度性约束,通过干部体制改革解决干部任命权力过分集中、干部评价政治标准模糊不清、考核评价和监督方面权力薄弱等问题,真正改善党政系统内政治生态,进而改良语言生态,约束和消除语言腐败。
  【关 键 词】党政系统;领导干部;语言腐败;语言防腐
  【作者简介】李想(1988— ),女,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意识形态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MLB003)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0-0088-04

 

  随着新时代政治建设议题的不断拓展,党政系统中的语言腐败问题逐渐进入社会语言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范畴,成为近年来不少政治学学者和语言学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总体上来说,学界对于党政系统内部语言腐败问题尚缺乏客观系统的认识,尤其是对语言腐败与现行干部体制之间的内在逻辑尚缺乏科学阐释。因此,从理论上厘清语言腐败的基本问题,并系统揭示语言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成为净化新时代党政系统政治生态和语言生态的必然前提。

  一、语言腐败的内涵及其常见表现
  (一)语言腐败的内涵
  “语言腐败”最初是从英文“decay of language”和“corruption of language”两种表述演化而来的。1946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政治和英语语言》一文中即使用了“decay of language”的表述,并抨击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各类语言腐败现象,揭露政治系统如何运用腐败的语言掩盖真相、欺骗民意并为自身合法性寻找依据。[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力推动反腐败,语言腐败及其相关问题迅速吸引学者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张维迎最先阐释了语言腐败的起源、表现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2]英语中的“decay”“corruption”和汉语中的“腐败”在内容指代上存在差异性,“decay”“corruption”既可以指思想道德领域的腐败,也可以指语言文字领域的腐败,而汉语中的“腐败”仅限于思想道德领域。但从政治学角度看,汉语中的“语言腐败”与英文中的“decay of language”和“corruption of language”在思想道德领域的指代意义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本文认为,语言腐败的主体是掌握和利用公共权力的人,中介是不符合事实的变质语言,目的是俘获法律法规和道德习俗范围之外的超常利益。概言之,语言腐败就是语言使用者为了一定目的而使用不符合事实的语言以遮蔽所述事件的一种语言污染现象。
  (二)语言腐败的常见表现
  语言腐败是语言污染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语言腐败一定是语言污染,但语言污染的范畴远远大于语言腐败。语言腐败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语言失真、语言贿赂、语言暴力。
  1.语言失真。语言失真是语言腐败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是党政系统工作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