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9月下期
乡村振兴中乡贤作用的承传与新变/林 建 孙东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林 建 孙东升
日期:2020-11-03 09:36:53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之下,让乡贤助力乡村建设是回归初心,提供公共产品是乡贤声望的来源,维护乡民利益是乡贤地位的来源,参与乡村治理是乡贤权力的来源。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引领产业兴旺发达,共育文明向上乡风,推动优化乡村治理。要科学把握乡贤群体的阶层特征,克服其局限性,建立完善权责与边界亲清机制、目标与政策引导机制、利益保护与共享机制,让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新作为。
【关 键 词】乡贤;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传统文化;乡土社会
【作者简介】林建(1982— ),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后、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孙东升(1968— ),男,通信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C936;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8-0109-04
乡贤文化,是我国乡土社会土壤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乡贤”称谓最早见于东汉时期,旧时又称“乡绅”,意指“在地的贤达”,其品德、才学、威望、公益心等被乡民敬仰与推崇。放眼神州大地,自古贤者辈出,一批批扎根本土本乡、有文化、有地位、有才干、受人尊敬的乡贤,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支撑,是乡村社会的维系者,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的灵魂。由于历史原因,乡贤作为一个阶层,曾一度淡出乡村社会舞台,但是乡贤文化始终影响到乡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之下,党和国家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贤走进中央“一号文件”,重新唤醒人们对乡贤文化的历史记忆。通过挖掘乡贤文化,让乡贤重新“登台”,引导大量有情怀、有威望、有能力的乡贤回村,让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伟大事业之中,成为乡村振兴的担当者,意义格外重大。乡贤们正拍打着身上的尘埃,带着新的历史使命,向我们大步走来。 一、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是回归初心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贤重新被推上乡村振兴的历史舞台,既源自乡村建设的需要,也源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塑。
(一)提供公共产品是乡贤声望的来源
传统农业社会时期,受农业财政有限剩余制约,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数量庞大的皇亲贵胄与官僚阶层耗费了大量本就极为有限的国库,即使有心也无力为乡村的建设发展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甚至连托底线的重大灾害应急救助都难以保证到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乡民在远远地游离于政治中心发生一切的状态之下,独自从事着生产与生活。[1]传统农业社会时期,中央政府历来对乡村实行“无为而天下治”政策,既对乡村社会无有力的渗透管理,也对乡村经济无应有的财政投入,乡村的治理、建设和中央政府基本上呈“零相关”状态。当时,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绝大多数乡民未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学识与眼界狭小,靠天吃饭,一年到头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后仍缺衣少粮,遇到年景不佳更是食不果腹甚至卖儿鬻女,而对乡村建设公共事务,既缺乏参与能力,也没有参与财力。那时,乡村生产生活发展所必需的修路架桥、教育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