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5月下期

“互联网+基层治理”: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整体性治理/张文静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文静 日期:2020-06-12 08:13:10
  【摘  要】碎片化是中国基层治理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权力体系碎片化、利益诉求碎片化、空间结构碎片化。浙江省绍兴市杨汛桥镇“4+X”模式、北京市平谷区“互联网+大桃”模式有效证明了数字化手段与整体性治理的耦合性。基层政府应借鉴和学习相关经验,疏通多向互动整合渠道,整合多元主体参与治理,重构弥合互补网络关系,树立服务导向治理观念,实现权力、利益与空间的整合。
  【关 键 词】碎片化;“互联网+”;基层治理;整体性治理;权力;利益
  【作者简介】张文静(1976— ),女,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与基层治理。
  【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机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BZZ003)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10-0030-03

 

  一、碎片化——基层治理困境与症结

  (一)权力体系碎片化
  中国政治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下级之间的垂直领导体系,二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区域内的管理体系,二者横纵交织使得中国政治体系碎片化特征明显。这种条块分割的格局对处于科层制底端的基层政府产生了严重影响,比如,上级政府和政策的层层压力、条块协同困难、工作繁重与权力微弱等。在城市,基层治理的主体应为居委会,但居委会存在着“行政化困境”的弊端,城市基层自治是由居委会、街道下派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在乡村,基层治理的主体应为村委会,但国家政治权力过多介入,将理应是村委会的职责划归为行政部门,而行政部门职能化与农村事务非程序化之间又存在着种种矛盾。不管是多元治理还是政府介入,在表面上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基层治理权力碎片化。
  (二)利益诉求碎片化
  在城市地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单位制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由精英控制,为了实现自身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他们相互之间不断竞争,也就形成了碎片化利益诉求。一部分未被纳入利益集团的“边缘人”也有相应的利益诉求,这进一步加剧了碎片化的局面。在乡村地区,城市虹吸效应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原本的村落共同体逐步瓦解,乡村社会结构出现变革,既有乡绅、富人等精英,也有一般村民,还有外出务工人员,不同人群代表着不同利益。城市与乡村利益共同体被打破,基层民众展现出不同内容的利益诉求,并且多元价值使得这些利益诉求难以调和,基层治理难度增加。基层治理主体的权力非常有限,并不能对各利益主体起到有效的规范、制约和协调作用,也就难以对国家行政体系起到有益补充。
  (三)空间结构碎片化
  有学者认为,居住空间是界定阶层的重要依据之一。也就是说,空间因素能够影响社会关系,对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重塑起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人口迁移的速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多种类型、规模不同的居住模式叠加状态,使得社会结构呈现出碎片化状态,比如“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阶层不同,价值观念、思想主张、行为模式等也不同,这为城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