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制度空转的危害及其有效治理途径/董立人 朱佩娴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董立人 朱佩娴 日期:2020-03-18 16:40:47
  【摘  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敬畏意识薄弱,制度执行者能力不足,制度存在漏洞,都会导致制度空转。治理制度空转,要细化方案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监督问责。
  【关 键 词】制度空转;领导干部;执行力;监督问责
  【作者简介】董立人(1959— ),男,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专家,研究方向为政治学、领导科学及交叉学科;朱佩娴(1983— ),女,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发展与政府治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BZZ011);2019年度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项目“如何争做出彩河南人”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4-0029-03

 

    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既是一个经典问题,又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重要话题。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是我们党执政的科学经验总结和重要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为提高各项制度执行力、有效防止制度空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一、制度空转及其危害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体系。它告诫全体社会成员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绝不允许做,以及违反制度规定的后果。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制度最主要的功能,即制度是判断社会行为规范与否的准绳,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和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等特征。
  所谓制度空转,是指法规、制度、政策等在现实运行中与制度设计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或者说没有形成足够的制度效能,无法实现制度预期目标的现象。比如,有些地方和部门相关法规、制度不少,可就是执行起来困难,看起来制度在运转,但实际上是没有制度效能的空转。
  制度空转的主要特征在于“转”和“空”两个字。所谓“转”是指在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并未将制度束之高阁,彻底弃之不用,制度执行所依赖的执行机构并未被废除,仍正常存在,制度执行所依赖的执行人员、资金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也就是说,制度执行相关要件是存在的,制度偶尔也能够被正常执行。所谓“空”是指制度经常得不到执行,制度目标经常得不到实现,制度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没有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制度空转的另外一个特征是隐蔽性。制度空转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是大量存在的,但大多数时候并未引起制度设计者和制度执行者的足够关注,普通民众更是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制度空转的这一特征导致其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在,却难以引起足够重视,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少困难。
  制度空转是国家、政府、社会、生态、市场等治理系统中脱离治理目标设计的空载运行。空转现象通常还表现为治理的假性繁荣:一方面,治理主体好似很繁忙,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