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制度空转的危害及其有效治理途径/董立人 朱佩娴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董立人 朱佩娴 日期:2020-03-18 16:40:47
理想信念缺失、敬畏意识薄弱,没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敷衍塞责的形式主义和视而不见的官僚主义等作风仍然顽固,不作为、慢作为、胡作为等还有一定的市场,由来已久的官本位思想导致法律、纪律、规矩、制度等苍白无力。有的干部工作顾忌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思想,对工作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存在风险,是否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不管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只要自己不出问题就行。还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冲劲小了,担当少了,抓发展、促改革、保稳定的动力就不足了。有的领导干部怕“枪打出头鸟”,不敢为人先,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敢动真碰硬、触及矛盾。
  制度设计不科学、不全面,运转机制不尽合理,管理监督缺位等,都是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执行制度时敷衍塞责的重要原因。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权责不够清晰、制度不健全。有的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不明确,权责脱节、职责交叉,这无形中给了懒政怠政可乘之机。一些地区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项目审查不严,日常监管缺位。部分领导干部功利主义作祟,对待工作拈轻怕重、挑三拣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抢着干,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绕着走,喜欢推诿扯皮、推卸责任。
  (二)制度执行者能力不足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执行者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制度空转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执行制度的基础,但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专业素养,又未能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对本职工作不精、不专,甘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新时代克服制度执行的本领恐慌,就要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要求制度执行者具有自觉精进意识,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强化制度执行意识,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三)制度本身存在漏洞
  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新现象纳入制度规范,从而导致制度本身存在漏洞,无法在特定的情境中得到执行。另外,由于制度的配套机制不完善,或者制度执行要素的缺失,也使制度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再者,制度本身的缺陷或者制度之间的冲突,很容易造成法规制度难以适用,从而产生法规制度空转的现象。制度规范冲突是指当两个或多个制度规范指涉同一事实时,不同制度规范的相关内容及制度效果不同,彼此之间互相冲突、矛盾甚至相互抵触,导致制度执行者无所适从。有缺陷的法规制度虽然在运转,但大部分时间并没有产生实际效力,处于空转状态。好的法规制度不仅要反映人们的现实需要,而且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得到普遍遵守。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客观要求制度概念确定、制度细则规定明确、制度约束边界清晰。否则,如果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也会导致制度发生空转。
  四、治理制度空转的途径
  (一)细化方案狠抓落实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顶层设计,保证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有效性,是落实制度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要明确坚持什么、完善什么、怎么坚持和完善,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的具体执行方案。如果制度不能在运转中实现其价值,就不过是一堆写有规则的废纸。只有对顶层设计的方略进行细化,并优化具体操作方案,排除制度
[1][2][3][4]